“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干部的真帮实扶,没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我也不会这么早脱贫。”回顾在脱贫路上的这些年,白柱明感慨地说。现如今,白柱明的养猪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他的脸上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66岁的白柱明是田家会街道吉家村村民,一直都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他从小患有青光眼,视力为二级残疾,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也大不如前,靠着微薄的收入老两口的日子一直过得很拮据。2014年白柱明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等来了党的好政策。社会养老保险、残疾人护理费、低保补助等等,基本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虽然已经脱贫,但是要想彻底摆脱贫困,不返贫,过上富足的生活,白柱明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来实现。
2019年养猪行情不错,2020年第一书记张冬平得知白柱明有养殖意愿后,田家会街道给予他5000元启动资金,再加上家里的一些积蓄,白柱明在自家院子里养起了猪。
从盖猪舍、选优质种猪,到饲料的配比,白柱明一步一步摸索养猪窍门,学习疫病防治知识。“现在养猪跟以前不一样了,猪难养了,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和精力来保证猪的存活率,好在有街道办和帮扶人帮助我,今年年底,至少出栏20多头生猪,收入可以增加一万元左右。”白柱明的话语里、笑声里,无不传递着养猪致富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王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