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李玉峰的养牛秘笈

  今年61岁的李玉峰是吕梁市离石区坪头乡人,脾气耿直。“一辈子就知道在地里死受苦,不懂得出去做点什么。”老伴总是这样抱怨李玉峰。
  活了大半辈子,李玉峰不愿意“走出去”,宁愿每天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村里的扶贫工作队介绍他去市里的一家大型农场养牛,刚开始他死活不愿意去。“去外面做什么,守着家里的地都赚不下钱,出去缺人没靠,拿什么赚钱。”那一次老伴动了真格,“你不去,我自己去,给人家养牛,又没有投资,苦不重还能赚钱。”李玉峰那次没能拗过老伴。
  初秋的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康家岭,满山葱绿,一片丰收景象。李玉峰和老伴所在的农场就在这里。
  “这个牧场离康家岭村也就200多米,这一地带水源充足,植被较好,很适合养牛。”李玉峰说,“以前在村里养牛都是放养,只要牛没有什么病,基本上就放心了。现在养的是奶牛,不好侍弄。”
  2016年,李玉峰刚来农场,不懂养殖技术的他每天跟着农场的技术人员学习。然而养牛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逐渐掌握养殖技术。后来,李玉峰拿上铺盖,索性住在了牛场里。
  从那以后,李玉峰常常在牛场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四点起床给奶牛喂饲料,八点钟把它们放出来,在山坡上自由活动活动,下午三点再拉回来。这也使得他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奶牛的一举一动,饲料喂完后多久反刍一次,大奶牛跟小牛犊反刍的时间和间隙有多大区别,一天饮多少水,青贮饲料冬天喂和夏天喂对奶牛有什么不同影响等等,他都仔仔细细记录在小本本上,有些问题技术员也解答不了,他就上网查询。就这样一干就是四年,终于摸出了点门道,从前养的奶牛要么不产奶,要么产出来的奶营养不达标,现在平均每头牛日产40斤奶,不但产奶量完全满足农场要求,而且鲜奶质量完全达标。
  现在说起养奶牛的经验,李玉峰的理论一套接着一套:“营养要丰富”“少圈养多放养”“饮水不能落下”等等。
  2019年,李玉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村里的人们也想跟他学着养奶牛,李玉峰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摸索到的经验毫不保留地讲给来找他的人。他说:“我一个人脱了贫,不能忘了邻里乡亲,大家都脱了贫,我心里才更高兴!”

本报记者李全明 通讯员张云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8-17期

  • 第2020-08-16期

  • 第2020-08-15期

  • 第2020-08-14期

  • 第2020-08-13期

  • 第2020-08-12期

  • 第2020-08-11期

  • 第2020-08-10期

  • 第2020-08-09期

  • 第2020-08-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