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地理标志产品:金字招牌引领金光大道

  • 大同黄花基地。王琦峰摄

  •   初秋的大同,大片黄花翻滚着“金涛麦浪”,广袤的田野被嫩黄色覆盖,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一根根鲜嫩的“金针”,被小心地采摘回;整洁的村庄、院落、晒场,晾晒着一笼笼蒸馏好的、像是镀了一层金的黄花……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大同云州区黄花种植基地时指出,黄花菜是个大产业!一定要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在大同,黄花产业已成为云州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云州区也因黄花而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花传统产区。“大同黄花”作为我省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商标和黄花产业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它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发展之路,为我省地理标志助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工作,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地理标志保护任重道远

      从“大同黄花”到“吉县苹果”,从“山西老陈醋”到“山西药茶”……截至7月底,我省共有地理标志商标72件,地理标志产品26件;全省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共有115家。
      被誉为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农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器”和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近年来,地理标志产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以“大同黄花”为例,目前,大同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盛产期黄花达7万亩,产值达7亿元,形成1个2万亩、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培育了14家龙头企业,打造了6个国家级品牌,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玉米种植6万亩。
      来看一组数据:“大同黄花”盛产期,黄花亩均收入8000-10000万元。仅此一项,云州区农民人均可增收3600元,特别是以乡办、村办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黄花3.8万亩,达到除社保兜底外12194户29722名贫困人口人头一亩黄花的目标。2018年底,大同云州区全区顺利脱贫摘帽。2019年7月,作为山西省3个县区之一,接受了国家扶贫办第三方评估抽查,进入全国的第一方阵。到2019年底,累计减贫3218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682元,比2010年增长145%。2020年5月,剩余贫困户全部脱贫。在黄花产业的大力推动扶持下,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在山西,从不断增长的数字看得出:地理标志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区域经济、弘扬地域文化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培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既能提升地方名优土特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又对维护产品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培育和提高特定产品品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提出“要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省领导多次强调,要逐步推动辖区特色产品实施“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帮助地方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据悉,我省日前已通过《山西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规定要根据《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修改情况和完善地理标志保护立法情况,研究制定我省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传统知识、中医药和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法规制度。

    大同黄花引领实现脱贫攻坚

      8月7日,已过黄花采摘季,但田间地头仍是一片忙碌景象。大同云州区唐家堡村黄花种植基地里,不少村民正在认真锄草。锄草的村民中,有很多是从阳高县专程赶来帮忙的农民。
      “来这里锄草帮忙的农民工有很多是合作社流转来的,他们把土地流传出去,然后到基地打工锄草挣钱。采摘时,除了本地民工,还有山东、河南的。黄花最近收成不错,一亩地能收入八九千元。相比之下,黄花的收益是一般农作物的十多倍。收成好的时候一亩地收益可达一万元左右。”该村合作社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针对黄花产业,当地政府一切围绕黄花产业发展,一切服务黄花产业发展,把握中央、省市的惠农政策,特别是大同市10项发展黄花产业扶持政策,配套出台扶持政策21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开启了全程“保姆式”服务模式。
      大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农民的收入包含几部分,一部分是土地流转费,一部分是采摘工钱,还有一部分是自家晾晒的工钱,最后一部分是收益分红。正是因为有了“大同黄花”的地理标志,基地才以合作社的形式,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在合作社打工获取薪金,合作社分红获得股金“三金”红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才让“大同黄花”的品牌越来越响亮,销售价格逐年上升。
      前不久,在省市场监管局专程赴大同市召开的2020年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地理标志助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交流推进会上,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负责人和企业代表们现场参观基地后,赞不绝口。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武小勤说,此次会议在大同召开,说明大同的地理标志工作是扎实有效的,特别是云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工作,把黄花产业作为“一区一业”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出台了促进黄花产业发展的意见,创新成立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黄花办,加强政策扶持、全力跟进服务。
      大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明耀在致辞中表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同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促进,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发挥地标作用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九萍明确要求,要加强培育山西特色地理标志,深入开展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和商标富农工作。着眼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任务,要深入开展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做好地理标志的“挖掘、培育、申报、运用、保护”工作,发挥地理标志在特色行业和特色产品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据悉,地方政府是地标产品的申报主体,在地理标志产品挖掘培育、推广应用、后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工作过程中,全省各级市场监管局将积极发挥业务指导和协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地方政府领导对地理标志培育工作的认识,提高地方政府领导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地方各个职能部门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各地要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认真挖掘特色资源,明确地理标志重点培育名单,加大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和申报力度,加强与各级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主动深入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调研,摸清特色农产品情况,对尚未申请注册的具有地理标志特征的农产品,协助协会组织申报材料,对具备条件的产品,成熟一个,指导申报一个;对申报条件尚不成熟的,充分挖掘整理,搞好培育。
      各地要逐步建立、完善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保护体系,引导支持企业和农民规范生产、经营地理标志产品,扩大专用标志使用的企业数量,指导注册人和被许可人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严格要求其按照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实行统一使用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合同范本、统一要素标识,确保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在惠及更广区域、惠及更多农民的同时,保障其特有的资源和品质优势,提高我省地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奋力开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局面,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郝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8-18期

    • 第2020-08-17期

    • 第2020-08-16期

    • 第2020-08-15期

    • 第2020-08-14期

    • 第2020-08-13期

    • 第2020-08-12期

    • 第2020-08-11期

    • 第2020-08-10期

    • 第2020-08-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