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说话”、“为客户着想”、“用技术支撑”……近年来,省电力公司努力打造“智能电网”、“坚强电网”、“科技电网”,严格国家降价降费政策,深化电力市场建设,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电力保障。8月25日,省电力公司发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履责报告。报告里一项项工程的落地,一个个数字的刷新,正是他们积极履责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
电网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7月月度交易有约束结果出清完毕,2020年我省省内电力直接交易电量累计达到1000.22亿千瓦时,年度省内直接交易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电量较首次开展电力直接交易的2013年翻了71倍,成为我省电力市场发展新的里程碑。
为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电力公司充分发挥“两交”特高压输电能力,实施电网优化改接工程,将晋北、晋中特高压站接入山西电网,优化调整500千伏“西电东送”通道。目前,全部9项工程已经核准8项,正在开展初步设计。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十四五”电网规划研究,深入开展晋电送浙、晋电送京津冀等外送新通道规划研究,助力电力外送基地建设。
为给我省能源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省电力公司2020年安排农网投资37.71亿元,强化网架互联互供能力,提升低压供电能力及老旧设备健康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建设。加快电网数字化改造升级,顺应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相融并进的大趋势,积极推动打造全省域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加快建设山西“能源云”,完成总体方案、功能框架、主要功能模块、重点应用场景、实施路径等研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同时,建设一流现代化配电网。在前期“网格化”10个市区的基础上,该公司实现107个县级行政区、147个供电区域的全覆盖,为精准投资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加大投资力度,1—7月份完成基建投资48.81亿元,同比增长77.11%,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大力服务稳岗扩就业,向社会提供岗位1500余个,同比增长100%。
电网改造点亮幸福生活
以前村里架了电线,村民也只是在晚上点灯照亮,到现在农村有了电脑、电视、电热水器,甚至农村的生火做饭也从用煤改为用电。这一切都是因为可靠供电,点亮了乡村里的幸福生活。
省电力公司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配电网规划,促进农村设施农业发展,努力实现“电网坚强、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目标。
有一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34.06亿元,创建100个电气化县、1349个电气化乡(镇)、19221个电气化村,实现经营区域内电气化建设100%全覆盖,“两率一户”指标全部达标。通过实施机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建设和村村通动力电等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三大专项工程,惠及580万农村人口和909万亩农田,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农村电网布局更加合理,提高了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不仅如此,得益于现代智慧供应链中结算单据电子化场景,原来需要奔波一个多月才能完成的单据签署工作,用户只需通过“电力一点通”手机APP在线办理电子单据。
省电力公司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智慧服务体系,“网上国网”注册用户突破100万人,微信公众号注册超过600万个,实现低压客户“网格化”客户经理负责、高压客户一对一“管家式”服务。搭建配网可视化平台,拓展智能电表非计量功能,故障抢修时间降低50%,供电服务投诉降低70%。
今年,省电力公司将安排投资12亿元,开展31万户居民“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十三五”期间,共计投资42亿元,为全省71万户“煤改电”居民提供电采暖坚强电力保障。
新能源为蓝天碧水助力
8月7日,晋中市太谷县晴空万里,被称为“中国玛钢之都”的太谷工业园里,120余家玛钢企业正在忙碌地生产各类产品,工人们正在将中频电炉融化的铁水源源不断地送往排产生产线。一场电能替代革命正在深入推进,这里成为晋中首个“绿色工业园区”。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省份,我省从生态建设起笔,着力打造蓝天碧水的三晋大地。省电力公司更是结合自身工作,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
该公司积极贯彻蓝天保卫战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等工作部署,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拓展电能替代广度和深度,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领域实施电能替代项目,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侧清洁低碳转型。
为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从2019年年底开始,省电力公司依托新能源云平台,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滚动分析,引导新能源有序发展。同时,拓展新能源消纳渠道,依托智慧车联网平台、电力交易平台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创新开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采取“中长期+日前”模式,为新能源发电争取价格较低的谷段电价,通过价格传导机制,组织和引导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响应,助力全省新能源消纳。
省电力公司通过优化电力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不断提高晋电外送能力。上半年,国网山西电力调控中心指导新能源企业参与省间外送交易18次,累计成交电量37.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6.7%;通过跨区跨省外送通道增供扩销125次,多消纳新能源电量6.6亿千瓦时。
截至7月底,我省新增新能源装机226.7万千瓦,其中风电90.13万千瓦、光伏136.53万千瓦;全省新能源装机达到2565.91万千瓦,其中风电1341.61万千瓦、光伏1224.3万千瓦。截至7月底,新能源发电量共231.39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141.61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89.78亿千瓦时。
本报记者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