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一根枝条上,苹果成串结在果树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1.2米。虽然也见过苹果矮化密植,但像这样的种植方法还是头一次见到。临汾小伙王广毅带来的苹果矮砧密植栽培项目,在本次大赛上获得了高校毕业生组大赛一等奖。
王广毅自小在临汾市曲沃县农村长大,从小便能感受到父母务农的艰辛。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改变现状,让农民不要太辛苦。顶着家人的压力,他考上了运城农学院,学了园艺专业。毕业后他又不顾所有人反对,回乡重拾父母旧业,做了一个果农。然而,他这个果农却完全不一样。
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时,听到老师讲的苹果现代化栽培技术时,他就被深深吸引了,所以整个大学期间,就着重围绕着这方面的技术去学习。他成为他们班最勤奋的那一个,连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为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培养了大学生又回家种地,父母简直是难以接受,但在他的坚持下,他们最终妥协了。
在老师的帮助下,王广毅2017年从欧洲荷兰引进先进品种苗木,在家乡曲沃县里村镇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苹果示范园和苗圃。在示范园中,他的所学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全部引进行业先进技术,矮砧密植、格网立架、测土配肥、行间生草、水肥一体化、化学疏花蔬果等等。通过将引进的技术进行改良,使国外的品种与当地的环境进行适应。轻松将果园初挂果期提前了三年,平均亩产从传统的5000斤-6000斤提高到8000斤-10000斤,并且水肥的投入减少了2/3。
由于前期资金有限,很多事情王广毅都得自己做。2018年夏天,在他背着割草机割草时,割草机的刀片打在地上,弹到脚腕处致使骨折,差一公分就会将脚筋割断,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但正是这样的危机,才更让王广毅意识到创业的艰辛。
王广毅通过不断的技术摸索,将进口回来的砧木进行压条繁育,生产出来的苗木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本地及周边县市农户纷纷来园参观学习。今年,王广毅为果农提供低价优质苗木以及无偿技术支持,发展面积230余亩,带动30余户农户致富,直接间接带动100余人创业及就业。预计2022年以后,可连年向周边农户输出先进技术及苗木,辐射发展不低于2000亩,能够直接间接带动1000人创业及就业。
本报首席记者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