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太原新闻

杏花岭锦绣苑片区:“模样”美了 居民乐了

  • 志愿者在文明实践园进行日常清扫。 本报记者姚凡摄

  •   9月4日清晨,秋风微凉,在杏花岭区涧河街道锦绣苑片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园里,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居民练起太极拳,晨光下温馨一片;思政亭里,家长和孩子们背书的声音不绝于耳;自建二小区的睦邻家园里,业主委员会成员正在为近期开展的人口普查工作建言献策……
      谁曾想到,这里曾经是那个因年久失修,小区内地面坑洼毁损、外墙斑驳脱落、管网陈旧老化的太钢职工家属住宅密集区。住在锦绣苑小区的居民郝景泉说:“锦绣苑片区的华丽转身,让他这个退休老职工深深感受到‘社区人’的幸福。”

    “绣花功夫”提升颜值

      走在整治之后的锦绣苑片区,道路宽敞平整干净,交通秩序井然。一批富有锦绣特色的城市“微景观”,共同绘制出“小区推窗见绿、街边游园映带、大院文化联袂、夜晚霓虹阑珊”的美丽画卷。
      正在“思政亭”背书的梓轩和妈妈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每天早晨六点,我们都会来思政亭温书,在这里,闻着花香,沐浴秋风,读书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据悉,在锦绣苑片区,这样的城市“微景观”处处可见,一面面“颜值高”、“会说话”的文化墙比比皆是。在连片整治中,涧河街道打亮“绿”的底色,打造出“工匠游园”“娃娃乐园”“锦绣家园”“睦邻家园”“党建游园”“幸福乐园”“科普游园”,实现了“开窗见绿、空地见绿、街巷见绿、便道见绿”。
      “柏杨树北一巷的垃圾场变成了公交自行车存放点;北二巷的临时门面房变成了休闲驿站;北三巷的马路市场,变成居民漫步纳凉的小景点;新修复的七府园路、刚中路,规划车道、安装标识、摆放护栏,彻底告别了昔日那拥堵不堪、秩序混乱、暗无灯光的乱象状态。”居住在自建二小区的智阿姨说道。
      “文化巷”“故事园”“漫步街”等“街道故事”精彩纷呈。这里居民深切地感受着创城整治的红利,辖区风貌在“乱点变亮点、难点变看点”中巨变。

    细节之处温暖人心

      上午9:30,记者步行来到了太钢自建二小区,一眼就被夹在两栋楼中间的一个木制小屋吸引。“睦邻之家”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员正在商讨人口普查协助工作……
      居民张师傅告诉记者,这个被两个楼隔出来的区域,以前人们路过时,都是捂着鼻子跑,因为是卫生死角,垃圾、杂物、粪便,可以说是臭气熏天、蚊蝇滋生。片区改造后,清杂物、清死角,还开起了“睦邻之家”,从根本上堵塞了卫生死角,居民们有了自己的“议事厅”,路过的老人们进来歇歇脚、唠唠嗑,生活一下子就变得舒适起来。
      像这样的暖心小细节,在锦绣苑片区改造中还有很多。采访中,柏杨树北二巷的太钢第二幼儿园北侧的智能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当询问到为什么要在一个过道处开门设卡时,路过的张阿姨竖起了大拇指,她说:“原来这里是一个门面房。片区改造,街道在幼儿园旁边设置了警务室,老人想从这里能接孩子、买菜方便些,小区外墙就留出了这样一个过道,街道还专门铺了玻璃顶,换了智能锁,给附近老人们配了门禁卡,我们进出方便,也减少了许多安全、卫生隐患。原本以为改造可能会带来的绕行,没想到却成了居民心中的‘暖心工程’。”
      细节之处彰显为民情怀,“微改造”成为涧河街道创城中形成的又一特色。“老旧小区的创城工作在提升品质和接地气上,我们下足了功夫,希望老百姓既能感受到环境的提质,更能享受到最贴心的服务。”涧河街道负责人说。

    文明实践提升内涵

      具有锦绣特色的城市微景观在改善周边居民人居环境的同时,将文明延伸至“最后一公里”。被居民戏称为“龙须沟”的地方华丽转身。36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园”繁花锦簇、绿树成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录整齐挂放,来自社区的“最美党员”“最美楼院长”“最美红领巾”等20位“最美”人物在游园道路两侧有序排列。如今的实践园,将宣传、教育、开放三者融为一体,实现了教育和实践的精准定位。
      正在文明实践园进行“模特秀”排练的张阿姨是住在附近小区居民。她告诉记者:“亲眼目睹了片区的‘曾经’和‘现在’,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变迁’和‘幸福’。自从‘文明实践园’修建好后,模特秀时装队和太极拳展示队每天都会来这里锻炼,成为我们的‘练兵场’,更是我们放飞心情的‘休闲驿站’。”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杏花岭区开展的“靓丽星期五”活动中,创城志愿者队伍都会走上街头、走进园区,认真打扫,清理垃圾、擦拭尘土、灌溉草木。就读于九江学院大二年级的崔墨研就是其中的一员。崔墨研说:“放假回来,看到自己生活了20年的地方变化这么大,心里开心也很感动。得知每周都有‘靓丽星期五’志愿活动,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希望能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生活的小区、街道、城市增添色彩。”
      锦绣苑片区的蜕变,让居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中改变,居民都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小区内不仅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还自发组成了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伍,选出了街巷长、文明巡访员。
      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带着红袖章的巡防员,巡访在小区院落、小街小巷、铁路沿线、商户门店、集贸市场,不仅监管环境卫生,而且还把文明传递到每一个地方。

    本报记者姚凡 通讯员刘璟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07期

    • 第2020-09-06期

    • 第2020-09-05期

    • 第2020-09-04期

    • 第2020-09-03期

    • 第2020-09-02期

    • 第2020-09-01期

    • 第2020-08-31期

    • 第2020-08-30期

    • 第2020-08-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