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芮城永乐宫发现蒙元时期道教纸质文物

均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

  本报太原9月12日讯(记者王媛)近日,芮城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院在开展永乐宫搬迁资料整理时,新发现近百件与永乐宫宗教活动有关的古籍文书。其中的5件蒙古时期道教度戒牒文书和一件或早于同期的刻印道经弥足珍贵,对研究蒙元时期全真教发展和永乐宫重建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席九龙介绍,经有关专家评估,新发现的5件蒙古时期道教度戒牒文书和1件或早于同期的刻印道经,均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其中,元行尚书省断事官付道人张来童执照(1244年)、元陕西都总管付道士张志洞执照(1245年)、元贵由皇帝福荫丘神仙门人通云真人圣旨(1248年),分别是元代道士张来童、张志洞和于善庆在各地区之间通行的身份证明,3张执照的颁发时间在公元1244至1248年之间,行文风格亦颇为相似,均先引述朝廷批准宗教人员活动的圣旨,再叙述通行事由和持照人履历,最后由保人和签发机构画押。
  更引人关注的是“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这卷经书只存下半卷。通过经书残存文字的初步解读和辨析,发现经书末尾留有主持永乐宫营建工程的潘德冲、完颜志古、韩志元等人撰写的题记。题记中说明了这卷经书是“案在兽中”,可惜纪年部分的文字已剥蚀。重阳殿主体完工于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之前,其经卷在大殿主体竣工之前被放置于鸱吻之内,其宗教意义十分明显。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蒙元时期全真教派在皇家支持下,在吕洞宾家乡重建的一座大型道观,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因地处永乐镇,俗称永乐宫,1958年因三门峡水库修建,为避免淹没被整体搬迁到今址加以保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元代重建碑刻记载,永乐宫三大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完工于1262年之前。席九龙说,上述文献资料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蒙元时期道教尤其是全真教传道、布教及斋醮制度提供了丰富资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12期

  • 第2020-09-11期

  • 第2020-09-10期

  • 第2020-09-09期

  • 第2020-09-08期

  • 第2020-09-07期

  • 第2020-09-06期

  • 第2020-09-05期

  • 第2020-09-04期

  • 第2020-09-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