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如今的日子可比以前好过得多啦!”

  “我家现在种了15亩地,养了3头牛、5只羊,加上村里给的分红,每年有3万多元收入,日子可比以前好过得多啦!”说起如今的日子,63岁的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谢店村村民李生元很是开心。
  李生元是个苦命人。八年前,铡草时不慎铡了右手,落下了残疾。时隔一年,不幸的遭遇又落在了李生元妻子身上,从此家里的生活跌到了谷底。李生元介绍说,“直到2016年,村里托管奶牛分红、发展种植业,帮我们种起蔬菜、瓜类、玉米、小杂粮,我们才脱了贫,开始走上致富路。”
  李生元所在的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谢店村有耕地5000余亩,一直以种玉米、小杂粮和发展养殖业为主。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182户424人。
  种什么能让贫困户多赚钱?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方考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了接地气的“扶贫奶牛特色养殖产业”,由云冈区政府搭台联系企业、贫困村和省市扶贫机构设立“扶贫奶牛基金”,由养殖企业、贫困户、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签订合作协议,为贫困户购买荷斯坦奶牛120头,委托大同市天和牧业有限公司集中养殖,10年的合同保障了谢店村每年可增加收入23.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年增加收入438元,村集体增收4万元。
  为了确保贫困户不受损失,谢店村的奶牛全部参保,如果发生奶牛死亡、淘汰等情况,保险公司进行赔偿或补偿。
  村集体有了收入后,谢店村在村东面河湾建成一处占地200亩的林果经济园区,鼓励贫困户种植了8800株杏、李子、苹果等经济作物,达到贫困户户均一亩经济林。村里新打维修机井17眼,铺设农田管道1万米,旱地变水地3000亩,全村水浇地增加到3500亩,玉米亩产也由前几年的平均800斤增加到1200斤以上,农业稳产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每年增加粮食产量90万斤,人均增加收入1400元以上。
  “现在咱每户村民种粮产量比以前大多了。秋收后,家家户户院中围栏里垛起的金灿灿的玉米垛可好看了。”谢店村村民李廷祥说,村里鼓励农民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申请扶贫资金用于育苗,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瓜类种植,指导新建大棚24个,种植户收入稳定在3万元以上,“和外出务工户收入相比并不差”。
  如今的谢店村,村容村貌也有了大的改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澡堂、超市、广场一应俱全。
  “贫困户脱了贫,有了稳定的收入还不够,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真正富裕起来。村里的河湾地有鱼塘,再加上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地处御河生态园附近等有利条件,下一步我们将规划发展观光采摘农业,让村民真正富裕起来。”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有信心十足地说。

本报记者李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13期

  • 第2020-09-12期

  • 第2020-09-11期

  • 第2020-09-10期

  • 第2020-09-09期

  • 第2020-09-08期

  • 第2020-09-07期

  • 第2020-09-06期

  • 第2020-09-05期

  • 第2020-09-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