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意想不到的风口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下,很多行业都放慢了脚步,有的行业甚至停滞,比如电影院关闭,旅游业受重创,公共活动取消等等,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些行业来说,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风口。
  众所周知的网购、快递、物流行业以外,银行也抓住这个风口,利用自己雄厚的金融科技力量,快速发展了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线上业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推广。时势倒逼的作用,在今年显得格外明显。
  2月初,银行开门营业都是网点轮流开张,很多大爷大妈原来习惯到银行坐坐聊聊再办理理财业务,没办法了,只能学着在手机银行上操作。有位银行的同志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线上业务一下子增加了70%。有的客户就是不喜欢用手机银行和网银,觉得到大厅里办理比较保险,这下子被逼着学会用了。”
  不仅仅是金融消费者被时势逼着学会了用手机银行和网银等工具,银行也被逼着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路上快速前进。记者了解到,疫情最严重的2、3月份,也是全国人民宅在家刷手机找平台购物的高峰期,去年12月才上线的建行晋社区平台,平均每天注册人数在3.5万到4万人,3个月突破了100万人,目前活跃用户也在150万人左右。浦发银行的“浦惠到家”APP为诸多小区业主提供蔬菜预约服务,一个小区就有2000多人次访问预约蔬菜活动链接,还为我省本土牛奶生产企业免费推广……
  这些银行的小程序和APP在做金融业务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非金融服务,购物、医疗问诊、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等,因为银行的公信力,让居民很相信他们推荐的机构;反过来,大家觉得银行的小程序和APP比较靠谱,进而使用多,如此,形成一个循环。你可以是银行的客户,也可以只是小程序的用户,但是用得时间长了,银行的品牌自然也就在心里了,只要机会合适,把用户变成客户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风口,不仅仅成就了口罩生产、物流和快递、网购等行业,金融业也是受益的一员,而且是外力激发了内生动力,内外力结合快速发生质变的一个行业。(本报首席记者崔晓农采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14期

  • 第2020-09-13期

  • 第2020-09-12期

  • 第2020-09-11期

  • 第2020-09-10期

  • 第2020-09-09期

  • 第2020-09-08期

  • 第2020-09-07期

  • 第2020-09-06期

  • 第2020-09-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