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太原新闻

迎泽区:“微治理”服务大民生

  “小段,27号楼的垃圾物业没给清理,你快想想办法,都没法开窗户啦!”“你好,咱们九号楼前挖的沟没有回填,麻烦跟施工队反映一下,回填不好居民摔一跤可就麻烦了。”……一大早,社区网格微信群就热闹了起来。今年以来,迎泽区柳巷街道起凤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始终以关注“不满意”、解决“最急需”、追求“更满意”为工作目标,为居民做好每一件小事,让社区更加文明和谐,安全宜居。

“微”平台“大”作为

  社区服务工作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在迎泽区起凤街社区,记者看到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利用“微”平台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并一件件加以解决。
  “为了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心声,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借助网络平台,建立了六个网格服务微信群,既方便了居民随时随地反映问题,也方便了社区与居民群众的沟通联系。”社区工作人员说,这就是我们建立沟通“微”平台的初衷。
  社区居民李怀民患有肾衰竭,需要每天在家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因此每个季度都会从医院购买四五十箱透析液。李大叔的孩子们不在当地,家中只有老两口,购买相对较重的物品,非常不方面。于是,72岁的李怀民只能着急地在微信群中向社区求助。社区网格长收到信息后,立刻协调拉货的平板车,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定时把46箱透析液给李怀民送到家中。
  “有了‘微’平台,我们老年人有什么困难和需要都可以及时反映,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和细致让我很感动,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内心很温暖。”李怀民幸福地说道。
  贴心的“娘家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理解和认可,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网格群中来。

“微”服务“大”文明

  在起凤街社区,社区党组织利用多功能活动室这个20平方米的“微”平台,充分调动有一技之长居民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书法、国画、手工制作、舞蹈、合唱等多样化活动,培育舞蹈队、合唱团等6只文体类团队,成立平安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7支志愿者队伍,同时积极引导其成立社会组织,提升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居民自治的良性作用。
  不仅如此,该社区借助迎泽区人民法院法官工作室、社区人民调解室、社区警务室,汇集法官、律师、人民调解员和社区民警的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法律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各种小矛盾、小纠纷。辖区居民发生矛盾纠纷时,不仅有专业的律师义务帮助其“打官司”,还有法院的法官来“断案”,办理结果直接进行司法确认,省去了繁琐的程序,与法院的判决书一样具有法律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微”平台深入挖掘居民中的优秀人才,组建了一只居民普法小分队,建立社区法制“微”课堂。积极开展普法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为社区基层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础。

“微”关爱“大”温暖

  在起凤街社区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有这样一个爱心团体,他们活跃在“微”平台上,将爱心传递。党员及热心居民成立了帮帮团,认领“微”关爱服务事项,结对帮助失独家庭、残疾人、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关心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帮助他们解决每一个小问题,把小爱心汇成大江河,温暖社区居民的心。
  在云路街小区,有一个失独家庭。社区居民李阿姨独生女儿因病离世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帮帮团原老师在得知情况后,组织帮帮团成员们经常去李阿姨家转转,聊聊天,拉拉家常,每逢节日也不忘发个短信问候一声,还经常拉着李阿姨到社区参加各种活动。渐渐地,李阿姨脸上有了笑容,也慢慢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交际。
  起凤街社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工作中,社区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持续聚力‘关键小事’,让社区广大党员、志愿者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姚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21期

  • 第2020-09-20期

  • 第2020-09-19期

  • 第2020-09-18期

  • 第2020-09-17期

  • 第2020-09-16期

  • 第2020-09-15期

  • 第2020-09-14期

  • 第2020-09-13期

  • 第2020-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