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现代戏剧里程碑式的作品,1933年,由曹禺先生创作的经典戏剧《雷雨》多年来不断被各大剧院搬上舞台,也被改编成京剧、黄梅戏、芭蕾舞、歌剧甚至电影电视剧等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在不同的时代中,观众总能从这部作品里感受到人性的力量,也寻找到自己的共鸣。
9月20日,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央华戏剧、戏剧东城、新京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话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共同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活动,以此宣布“保利·央华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戏剧展演季”连台戏《雷雨》《雷雨·后》正式启动。本报记者与到场600名媒体同行和观众,同32家联合线上播出平台的超过500万人次的直播观看观众,一起度过了这个特殊的下午。活动中宣布连台戏《雷雨》《雷雨·后》由法国著名戏剧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Eric Lacascade)担纲导演,将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与他同为剧作家的女儿万方编剧的《雷雨·后》制作成连台戏,让这台演出不仅是一场父女之间的对话,也成为两代人、两个时代的对话,更是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对话,真正站在人类共同体的视角上去体察人性和人类命运。
据悉,该剧将于12月5日在海口首演,随后该剧在北京、沈阳、天津、河南、南京、长沙等地巡演。1月23日、24日,连台戏《雷雨》《雷雨·后》将走进山西大剧院。
曹禺万方父女作品联袂呈现
剧作家万方在活动现场的舞台上介绍,《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多把原来遥相呼应的“序幕”和“尾声”删掉了——年老的周朴园在精神病院探望蘩漪和侍萍两个疯女子,是发生在“那一夜”十几年后的事,而正是“序幕”和“尾声”让她产生了续写《雷雨》的想法。“我改编的《雷雨》正是从序幕和尾声的年代开始,从剧中人物的老年开始,这是一个新的视角。当《雷雨》的故事过去几十年后,该死的都早已死去,活着的人度过了漫漫人生。这时候,岁月和时间赋予了《雷雨》另一副面目。复杂的人性、无常的人生,一切经过时间的海浪日复一日地冲刷和洗涤之后露出更深的一层,那些埋藏得很深的真相显露了出来,这就是《雷雨·后》。”
“纪念曹禺先生就是纪念中国戏剧,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就要展现蓬勃发展的戏剧和时代的关系、和人性的关系,他是我们这个职业在这个时代的立足点。选择曹禺先生和万方老师的作品,不仅因为二人是父女关系,更因为在万方的笔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传承并发展了父亲在时代变迁中观察人生、体察人性的戏剧高度。”央华戏剧艺术总监、首席制作人,《雷雨》《雷雨·后》总制作人王可然在活动前的采访中表示。
明星倾情加盟只为一出好戏
《雷雨》是话剧舞台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作品,是很多演员仰望的存在。在《雷雨》《雷雨·后》中:刘恺威饰演周萍,何赛飞饰演鲁侍萍,史可和孔维同时饰演繁漪,佟瑞敏饰演周朴园,徐德亮饰演鲁贵,吕星辰饰演四凤,李宗雷饰演鲁大海。活动现场,这些剧中的主要演员和其他青年演员先后登台与现场和云端的观众见面。他们站在自己和角色的角度,讲述了他们对这出连台戏的理解,进行了一次独具魅力的“真实人设的放大”。
第一次演出舞台剧的刘恺威表示,能和这么多行业前辈合作感到很荣幸,现阶段正全情投入到周萍这个角色的挖掘和演绎当中,在排练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每一天都像学生一样吸收前辈们的经验,重新理解表演。著名演员佟瑞敏讲述了他当年和曹禺先生的交往,也提出了自己对周朴园这个人物转变的困惑,并表示将在舞台上给大家一个解释。当许多观众问何赛飞为什么不扮演繁漪而要饰演侍萍时,何赛飞说这就是演员的可塑性,也是表演的魅力。史可和孔维则表示要给观众献上一个自己所理解的繁漪。
该剧的导演埃里克·拉卡斯卡德曾三度执导法国阿维尼翁教皇宫剧目,其中2000年的“契诃夫三部曲”让全球观众看到了他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非凡的驾驭力和创新性。面对中国现实主义经典《雷雨》和由其延伸而来的《雷雨·后》,埃里克导演认为曹禺先生的《雷雨》有好几层戏剧力量,关于欲望与爱的寻找,关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关于暴力与抗争等等。而万方女士的《雷雨·后》是《雷雨》的延续,那些观众熟悉的人物又回来了,并且用不同的方式点亮自己的生命并揭露了一些秘密。
据悉,这部戏已经从9月初就开始进入排练,全剧演员克服档期问题和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主演主创们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参与这一次探索之旅,只为最终能给观众们呈现一出好戏,呈现一出既好看而又能与当代观众产生强烈共鸣的好戏。
本报记者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