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休闲空间

让假期更加完美 这些事项应注意

  • “十一”长假将近,很多人已做好出行计划享受美好假期。(资料图片)

  •   “十一”黄金周将至,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享受美好假期,保障市民的旅途安全和健康,有关专家提醒出游的市民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准备,旅途没烦恼

      旅游前可先了解目的地的气候、环境卫生及疫情资料,并携带一些常备药物,如:晕车药、抗过敏药、感冒药、肠胃药、消毒水、皮肤保养品等,充足的准备,才是健康的保障。

    二、预防注射不可少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但是也有一些传染病的流行,为避免感染传染疾病,旅游前可参考旅游地点的环境,于出发前打必要的预防针,如:流感疫苗、A型及B型肝炎疫苗、破伤风、白喉等疫苗,以及服用防疟药物等,以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

    三、旅游在外,一定要多喝水

      旅途中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以减少肠胃不适;多喝水能让皮肤细嫩,拍照更美丽;多喝水,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排除毒素,防止病菌侵害;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游时尤需多补充水分,并应注重睡眠,随时注意血压的变化。

    四、乘坐长途飞机,应适时活动身体

      如长时间乘坐飞机,到达目的地后常会全身酸痛、下肢浮肿,要避免此问题,可每隔一小时起身做简单的伸展操,并对小腿、颈部及腰背轻压按摩,减少久坐后酸痛与下肢浮肿等现象,这样可预防静脉栓塞,特别提醒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的患者,长时间坐在椅子上易造成腿上血管栓塞,进而演变为肺栓塞而猝死,因此务必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走。另外飞机起降时,许多人会有耳鸣、耳痛、耳塞或晕眩感,可随身携带一包口香糖,让嘴部咀嚼以减缓此现象。但如患有重感冒、慢性听力障碍或耳咽管功能不良患者,应于搭机前先找医师治疗,否则会加重不舒服的情况。

    五、旅游在外,避免生饮生食或碰触野生动植物

      旅游在外,品尝当地名菜、名点,无疑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但一定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切忌暴饮暴食。旅途中最怕吃坏肚子,影响体力破坏旅游情绪。“勤洗手”是预防肠胃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还要注意少吃海鲜,因易引起腹泻;旅游过程中避免生饮和吃不洁净的食品;集体就餐时要注意冷荤是否新鲜,避免肠道不舒服。

    六、保证睡眠,保持好体力

      要有好的体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饮食可以避免血压突然升高。如果您实在走得腿酸脚痛,建议可浸泡热水、按摩以舒缓酸痛。如果睡眠不好,可以服一点安眠药,以便保持好的体力继续旅游。

    七、做好防晒及皮肤保养

      皮肤是人体的警报器,如果到气候湿热的景点,应做好防晒措施,到寒冷的景点,则应注意防止冻伤,并提高保养品的油质。脸上若无暇疵,照起相来更美丽。

    八、尊重当地的习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九、讲文明懂礼貌 注意旅途安全

      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对人都要有礼貌,事事谦逊忍让,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旅游有时会经过一些危险区域的景点,如陡坡密林、悬崖蹊径、急流深洞等,在这些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

    十、警惕上当受骗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小部分偷、诈、抢的坏人,因此,“萍水相逢”时,切忌轻易深交,勿泄“机密”,以防上当受骗造成自己经济、财物上的损失。(据新浪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29期

    • 第2020-09-28期

    • 第2020-09-27期

    • 第2020-09-26期

    • 第2020-09-25期

    • 第2020-09-24期

    • 第2020-09-23期

    • 第2020-09-22期

    • 第2020-09-21期

    • 第2020-09-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