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2676平方公里,辖7镇7乡183个建制村、9个社区居委,人口21万。自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吹响以来,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如今,漫步在沁水街头,到处可见游园绿道,绿草如茵,干净整洁;行人车辆秩序井然,面带微笑的志愿者扶老携幼,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和谐的居住区,邻里间守望相助成为自觉习惯,共同维护着美丽的家园……千年古县散发着浓厚的文明气息,如画沁水流淌着炽热的文明汁液。
共赴文明之约
这是一场接力赛跑的角逐!
“2018年精准规划、全面启动;2019年突出重点、打造亮点;2020年完善提升、整体达标”,思路清、路径明,沁水始终把“创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瞄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目标,实时启动了“战时机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及时成立,三大机制13项制度相继建立健全,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周密的安排部署,形成了独具沁水特色的创文闭环机制,“创则必成”的信念掀起了创建热潮。
发令枪打响!全方位参与、大合力推进、多层面受益,“创文”蔚然成风,拂过了每一片角落。县四大班子成员一线指挥、一线调度、一线推动,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释放了强烈的信号;联通信息、联席会议、联动办公、联点共建“四联机制”,彻底打通了创建工作的“循环微动脉”;村居、乡镇、县直单位、创文办形成了协作共创体系,构建了千丝万缕互为协作的创建网络;四大班子成员专项督查、县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视察、县委县政府重点抽查、文明监督员常态化检查,让文明真正外化于行且内化于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目标同向、干群同心、城乡同创。这场文明之行的力度,从每周的调度会和每月的通报会我们可以初见端倪;这场文明之行的效度,从定期发布的“红黑榜”“五色十星”成绩评定,我们可以深切感受,76个主创单位拿出了十二分的精气神,争先恐后共赴文明之约,合力奏响了最动听的文明乐章。
这是一场有关文明的约定!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是主线!立足于沁水特有的文化名片、生态名片、资源名片,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宏篇布局、统筹帷幄,明确了“创文”是总抓手、高荣誉、铁目标!这场行动没有旁观者,全民参与、全域推进,共同呵护文明之花在沁河岸畔傲然盛放。
共建文明之城
碧空如洗,鱼翔浅底,鸟语花香,一切优美的词意都难以表达沁水的高品质生态环境,“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名副其实。
龙脖、龙岗、碧峰、石楼,四座森林公园书写着生态文明,承载着人们难以言说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绿植环绕、道路蜿蜒的生态河道给人以灵动、委婉之美,呈现的是现代河道治理文明;凝缩了沁水过去、现在和未来憧憬的综合展馆,向四海宾朋展示着沁水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热潮……如此家园怎能叫人不爱她?
看道路,“文明创建示范一条街”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品牌。电缆网线改造、街道秩序改善,基础设施、建筑施工、临街主体提升,公益广告、公园广场、志愿服务站点、公共场所创优,“两改三提四创”工程,不断刷新“新建街”的颜值!看社区,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如火如荼,整治提升50多个老旧小区,140余个单位和9个社区开展联创联建,高端品质的生活溢满了幸福!看农村,“星级文明户”可圈可点,公开公正“评”星、动态调整“管”星、正向激励“奖”星,共计3万余户星级文明户挂牌。美丽沁水呼之欲出!
“创文”不只是局部的攻城拔寨,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城市管理运行的方方面面,是病媒生物集中消杀、旱厕改造、雨污管网铺设、油烟净化设备安装,是环境卫生持续好转;是教育园区北侧建立防护带,是沿河栽植爬墙虎6公里,是绿化面积拓展延伸;是县城公厕数量达到32座,饮水水源100%达标,垃圾日产日清率、无害化处理率100%,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市容整洁和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努力让“洁、绿、亮、美、畅”五字方针不折不扣地变现落地,是文明执法刚柔并济;是空气质量全市第一、全省前十,是森林覆盖率达48.6%,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字号名片的实至名归!
共享文明之美
文明创建,于点滴处改变我们的生活。周遭有了更多的微笑、问候、牵手、礼让、携扶,也有了更多的温暖、和谐、舒心、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本着“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利民”宗旨,沁水推出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的民生实事工程,市政、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升级,梅杏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游泳馆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届时城市功能将更加优化;健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并新修建了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县救助管理站兼未保中心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在全省首开先河,从幼儿到高中15年教育全免费;建成15分钟的休闲娱乐圈;县城综合图书馆门类丰富且借阅方便;主要场所设置9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成为红色的精神地标,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总在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公交线路和运行班次设计趋于优化;依据实际科学合理摆布停车场位,使得停车不再“一位难求”;完善无障碍设施,重点路段实行专人包点;“礼让斑马线”宣传劝阻活动实现常态化;深化“一带一盔”行动;文明、礼貌、热情、规范,成为“窗口服务”标配;“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事务;农贸市场经过达标整治后,带给群众更好的购物体验。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是“创文”的核心!成效卓然!
“虽然监管加强了,但我不觉得这是负担,环境好了,来这里吃饭的顾客也多了。”整体迁移至北坛的小吃店主们心满意足。“刚开始我真是懒得带头盔,但现在习惯成自然了,反而觉得这对自己是种保护。”骑摩托车的路人发出肺腑感言。“网格化管理特别到位,看见头顶的雪亮工程,黑夜里外出也不怕!”外来客商称道着安全。
“创文”,正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共铸文明之魂
尽锐出战,奋楫笃行,臻于至善!文明之花渐次绽放!
从领域维度看,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抚慰着每一片美丽的土地;从活动维度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理论宣讲快车、赵树理文化旅游嘉年华、全民健身运动,发出的声音能量爆棚、元气满满;从队伍维度来看,“冬日阳光”“志愿者协会”“红十字”志愿服务引领,全县注册志愿者达3.8万余人,文明监督员遍布犄角旮旯……
如同指挥棒,“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搅动了一池春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读本、文明礼仪规范、公民道德宣传日、全民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纪念日等高频次、高密度地宣扬传播正能量,《沁水市民文明手册》成为群众案头必备,24字核心价值观连咿呀学语的孩童都可背诵。文明素养由心迸发!疫情面前“便民服务直通车”开到家门口,“打call”纷至沓来;每天上下学时间,慈祥的保安叔叔总是准点呵护孩子过马路;严寒酷暑里,总有人悄悄为环卫工人和园林工人送去温暖或清凉;“光盘行动”“文明餐桌”在大大小小的餐馆饭店已成流行;“沁水蓝天救援队”无偿救援的人道主义精神远播四方;潇洒帅气的交警小伙甘做“指示灯”,指向最安全的方向……
凝望这座城市,总能不经意间发现文明的守望。
当然,千年古县还有更燃的!发动全县群众和媒体共同参与,经公众投票、专家评定,连续四届评选出的“沁水好人”,激荡了一股温暖力量,崇德向善的风尚养成。相继涌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4人,居晋城市捐献人数之首位,分别是王怀政、李波、梁海胜、王志军,他们拼尽全力给患者留下生的希望,让更多家庭获得了新生,以一种极具牺牲奉献的精神,铸就了沁水的道德高地,令人肃然起敬!
文明于人,是沉淀的品德;文明于沁水,已成为城市特有的精神品格。千年古县的文明以群众的幸福为宗旨,“创文”才能赢得民心!脚步不停、久久为功,内外兼修,让城市发生巨变,让生活明显改善,让21万沁水人民于细微之处便可触摸幸福。如画沁水正在华丽蝶变!
文/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