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坛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应对新闻娱乐化?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针对目前新媒体时代新闻泛娱乐化的现状,笔者初步探究了国内新闻泛娱乐化的成因,提出相应对策,指出新闻应符合的规范和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新闻娱乐化的分析,以期在合理的伦理规范下,促进新闻娱乐化的健康发展。

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不断崛起,极大地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和传播。为了保留原有的受众市场以及开拓新的受众市场,不论新旧媒体,都开始向娱乐化的方向倾斜,“娱乐化”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
  第一,从政治控制方面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得到确立,我国政府对媒体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新体制。政府的放权已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政府对新闻的监督力度减小,某种程度上是对新闻娱乐化的默许。
  第二,在大众传播时代,娱乐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进入一个“流量化”的时代,新闻的好坏用“流量”的多少来评判。媒体要想在“流量”的争夺战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获得受众的注意力,获取受众手中的“流量”。因此,媒体用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新闻内容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赢得主动权。
  第三,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考虑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传者中心的传播机制逐渐被受者中心的传播机制代替,新闻娱乐化就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受众搭建了良好的信息传播平台,传播方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甚至还可以是信息的创造者。受众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受众成了真正的“发声者”。

新闻娱乐化的影响

  政府和市场双重控制的“新闻矛盾体”造就了我国特殊的新闻语境。因此,我国新闻的娱乐化现象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密不可分。

第一,新闻娱乐化的积极影响

  娱乐化的新闻用风趣幽默的内容吸引了受众,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受众对新闻的参与程度。受众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切实参与到了新闻的传播过程之中,促进了人们新闻意识的转变,并且有利于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能。

第二,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大众传媒一味迎合受众的娱乐口味,忽视社会的重大事件,造成了对大众知情权的损害。特别是小报新闻、脱口秀以及其他形式的娱乐化新闻,以牺牲信息传播为代价提供娱乐,最终伤害公众利益,从而对社会民主化进程造成消极影响。

第三,对受众理解力的影响

  过分迁就大众口味,会造成一种媚俗的传媒状态,使大众的价值判断水平降低,使受众的理解趋于肤浅化,不会进行深刻的挖掘。

第四,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新闻媒介是一个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具有特殊属性的产业。为公众提供监测社会的信息,以维护公众利益和民主制度,这是媒体的神圣职责。部分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了这些方面,将过于娱乐化的新闻作为卖点,丧失了一个新闻媒体应有的严肃性和社会责任感,新闻过分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下降。

新闻娱乐化的应对之策
第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

  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要时刻谨记事实第一性原则,报道新闻要做到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不盲目跟风,应当坚定立场,充满思考,这些特质才是新闻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认真坚定地去探索发掘新闻的存在价值,挖掘事实真相,掌控好新闻中娱乐的限度。

第二,提高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

  对于新闻内容的报道,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向社会大众传播真实正确的新闻内容,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能为吸引观众而增加娱乐性。尤其是某些需认真对待的新闻,如灾难性新闻、政治经济类新闻,不能使其有娱乐性质,需要实事求是,客观报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
  新闻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改革和创新。抵制低俗、恶搞、夸张的新闻报道,提高媒体的品味和层次,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视听舆论环境。

第三,增强新闻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新闻行业主管部门要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尤其加强对媒介内容的监管,做到优胜劣汰,对于新闻过分的娱乐化现象要给予坚决的抵制和处理,还新闻界一片晴朗的天空。增强新闻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使新闻媒体行业避免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在良好干净的社会环境中健康发展。
  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俗话说,“没有无杂草的花园”。一方面,适度的娱乐化,不仅能使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和内容得到创新发展,而且能进一步加强与观众的交流,降低距离感,吸引观众,使新闻传播广泛顺利,另一方面,不能过度的娱乐化,一旦过度,则会降低媒体的公信力,使其在大众心中没有可靠性。
  新闻娱乐化现象是中西方新闻业共有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作用下,新闻娱乐化是中国新闻行业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新闻娱乐化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一味地追求新闻娱乐化不利于中国新闻行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与媒体的自控要结合起来,尊重新闻规律,使“软”新闻、“硬”新闻相互渗透,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维护新闻真实、客观的本性,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太原日报社 杨沫)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0-12期

  • 第2020-10-11期

  • 第2020-10-10期

  • 第2020-10-01期

  • 第2020-09-30期

  • 第2020-09-29期

  • 第2020-09-28期

  • 第2020-09-27期

  • 第2020-09-26期

  • 第2020-09-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