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媒体报道,我省剩余2.16万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是全省上下近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当为此点赞。
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共克时艰、精准扶贫,终于打赢了这场攻坚战。到2019年底,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由329万减少到2.16万。
笔者认为,脱贫只是起点,走向富裕才是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句话是我们继续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南。
对山西来说,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后,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农民群众收入逐步提高。当前,我们山西也确实已经完成了脱贫路上的攻营拔寨。但是,许多人却因此掉进自大、自满、骄傲的魔圈中,认为我们自己无所不能。这样的思想会让我们懈怠下来,不利于此后的工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就是说,从脱贫摘帽之后,全省上下将要走向乡村振兴、农民富裕。在这条路上,我们要有从打“赢”向求“好”转变,从“脱贫”向“致富”转变的发展理念。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是无数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现在的我们同样适用。从脱贫到致富,我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
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方面,在思想上,我们首先要有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念,清除一些群众“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我穷我光荣”“我领低保我光荣”的不正确思想,引导群众在不等、不靠、不要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致富。另一方面,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用好用活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的“五有机制”,让“公司+”“合作社+”“土地入股”“金融扶贫”“托管经营”等产业扶贫模式实现多样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脱贫链,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扶贫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成色,带动、保障贫困群众在脱贫后持续稳定增收。让帮扶措施变“输血”为“造血”,为群众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发展后劲,从根源上扼杀返贫的风险。
只有这样,山西才会彻底根除穷根,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让脱贫成为我省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