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综合

美丽宁武 生态崛起

——宁武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纪实

  宁武县是汾河和桑干河发源地,境内生物多样性突出,四周以云中山、管涔山形成自然生态屏障,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和“云杉之家”,被誉为晋西北的“绿色明珠”,全县天然次生林保护面积57.9万亩,天保覆盖面积161.88万亩。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年来,宁武县围绕“造林、护林、改林、富民”四大任务,把管护与发展同步推进,生态建设“先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五个一批”生态扶贫项目遥遥领先,林农增收、行业增效成为扶贫攻坚战场的主力军。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坚持依法治林,不断强化执法保护、监控保护、封禁保护和重点保护,营林绿化逐年增长,全县森林资源得到较快增长,全县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高位推动让实施成效更加显著

  宁武县天保管护涉及14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历任县委县政府将天然林保护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来抓,形成政府主导、高位推动、部门配合协调尽责,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干就是20年。目前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62万亩,封山育林8.6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63.103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5.1%。
  宁武县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研究总结工程实施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抓示范、树典型,指导推动工程建设。涔山乡小石洞村实行联户承包、轮流管护、责权挂钩、县乡村三级评定兑现的管理模式;重点林区乡(镇)与管涔山国有林场管理局联防共建“一个目标、两块资源、三股力量、四个严看、五道防线”协同配合模式。通过创新机制、典型引路带动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政府出台《宁武县保护发展森林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宁武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两个方案,将其纳入全县年终考核体系,制定评分标准,建立和执行奖惩兑现、奖优罚劣责任制,以考核奖惩推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政策调控提升工程质量。

保护为先让森林资源休养生息

  天然林保护工程重在保护。宁武县从县域实际出发,保护为先,促使天然林再生和自然修复、天然繁育,力求保得住、保得稳、保得好。坚持封山禁伐、封山禁牧、封山防火,强化森林资源管护网络化建设,建立县、乡、村、组四位一体的防护体系,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到位,实施“五进”宣传教育,实现资源管护,网格化全覆盖,全天候跟进管理,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和每一个地块。
  截至目前,宁武县共聘用天保护林员546人,生态护林员634人,利用天保公益林专项资金和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建立中心护站13处,高山瞭望塔3个,管护亭45个,购置森林防水车15台,制作设卡推车65台,建公益林标准碑7个,宣传牌150个,管护责任碑1100个,组建专业灭火队1支100余人,进入森林防火期,县、乡、村三级严格把关,严守“五头”、“五口”、“五边”,形成林草防火高压态势,守住森林火险底线,连续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偷砍滥伐案件明显减少,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和休养生息,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健全制度让天保工程落到实处

  宁武县立足县情,全面落实中央政策,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包括《天保工程会议制度》、《天保工程财务制度》、《工程监督与核查验收制度》、《天保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天保工程管护考勤制度》、《森林管护巡护制度》等,通过以上制度规范了基层政府和所属站所的标准化建设。
  天保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完善档案管理,配备专职档案员,做到档案完整、分类清楚、资料齐全、归档及时,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应有尽有。资金管理和资金兑现除及时发放管护员工资外,重点抓了国家和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兑现,按照落界面积及时下发各乡(镇)三支中心并督促乡对村、村对户的补偿兑现。
  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大力实施,天保政策深入人心,工程惠及大众百姓。凤凰大地“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天保工程建设久久为功,绿色发展理念生生不息的传承,必将助推全县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宁武林业人持续倾力倾情守护家园,谱写更加美好的绿色篇章。

刘子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0-28期

  • 第2020-10-27期

  • 第2020-10-26期

  • 第2020-10-25期

  • 第2020-10-24期

  • 第2020-10-23期

  • 第2020-10-22期

  • 第2020-10-21期

  • 第2020-10-20期

  • 第2020-10-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