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社区的发展也进入快速增长期,伴随而来的是发生于社区的新闻的逐渐兴起。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社区新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得到了大力重视。新闻媒体也加大投入,形成了专门报道社区新闻的采编队伍和固定板块。同时也引起了新闻学界对该现象的关注,相关研究理论渐成体系,并指导实践。所谓社区新闻,目前尚未明确定义。它是按照新闻发生地来划分的新闻概念。虽然目前关于社区新闻说法不一,但是有两点基本达成共识。一是其新闻源或发生地在社区内;二是关注点为生活状态下老百姓的喜怒哀乐。
从新闻实践中,社区新闻应脱胎于社会新闻,在专业采写的过程,带有明显的社会新闻操作模式。然而从这一新兴新闻题材问世至今,存在着一些媒体热衷于对猎奇性题材的过度关注和炒作,并引发争议性话题,而忽视引导性和教育性。
笔者结合多年社会新闻的工作经验,以及近两年社区新闻的从业经历认为,社区新闻的本源是真实、客观、全面的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同时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向上的社区文化,提升整体的文明程度。
为达到这一传播效果,话题设置是社区新闻报道工作的重点。
一、话题设置的重要性
西方传播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沉默的螺旋理论。该理论主要说明当一种看法和观点一经发表,会得到认同者支持的发声,而不认同的人保持沉默。而认同者会对不认同者进行压制,造成不认同的恐慌。这样的行为持续下去,不认同者逐渐趋向于认同。
换而言之,如果认同方为真理,最终的结果是真理成为主导方。如果是缪论,就会造成整体错误。
由此可见,对于话题的设置,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着传播效果和结果,并最终形成舆论圈,反作用于受众的行为。
由该理论对应实践,可以推断出构建什么样的社区文化,取决于大众传媒在传播社区新闻时,设置什么样的话题,以及如何引导而达到的目的。
二、话题设置的原则
由沉默螺旋理论,我们可以得知社会新闻话题设置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设置话题呢?笔者认为在设置上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本源,这里存在一个整体性原则,因此在话题设置前,要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的了解。不可以因为猎奇,追寻局部真实,造成不利的舆论影响。
(二)把关人原则
对于话题设置,需要把关人原则,对事件的真伪、观点的正确与否、话题科学设置、舆论走向有预判和把控,这要求把关人个人的综合知识结构和素质的要求,也体现出新闻策划整体的效应和操作的得当。
(三)引导性原则
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无人可以把控的。因此要求对后期的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这必须建立在党的理论指导、社会道德框架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上,以做出正确引导,达到构建的目的。
三、话题设置的种类
面对当前迅猛发展的社区新闻,如何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向上的社区文化,这需要把关人对话题设置有着正确的导向。因此笔者建议,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设置: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加强社区文化的理论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整个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因此我们在话题设置上要以此为核心,通过不断的报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构建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
(二)以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本,加强社区文化的道德建设
近些年来,运城市盐湖区加强了以德孝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中华传统建设,涌现了一批国家、省级道德模范。此间,通过运城市主流不断报道,为地区的文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传播效果上也达到了不错的效应。因此,在社区新闻的话题设置上,可借鉴这一形式。
(三)以好人好事为典型,加强社区文化的正能量建设
榜样的力量,往往对于新风尚的树立,起到正面促进作用意义。如2013年,运城市一位女士因着急外出办事,不小心剐蹭了一位业主的车。但是她留下了一张有自己联系方式的纸条,并承担自身的责任。事件一经报道,代表正能量的“纸条姐”一词爆红网络,并话题持续发酵。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对于好人好事的持续话题设置,会起到引领作用。
(四)以不良行为为抓手,加强对社区文化正确性的建设
对于社区中的不良行为,作为新闻人员在不能采取猎奇心理的同时,也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对待这样的行为,要设置同类型的话题,在道德法律的范畴内,进行比较讨论,利用真理在不断修复过程中呈现的原理,已达到引导效果。
总之,对于社区新闻中,利用话题设置达到构建和谐向上的社区文化,目前这一探索也随着社区新闻不断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这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把关人的选择,及要求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又要有一定的传播涵养。但随着日渐构成的体系,这一探索也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并将对社区文化的构建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作者:运城日报社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