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以老带新,静乐村医组团模式“疗效”好

  • 静乐县韩家会村村医赵二其为病人进行艾熏治疗。本报首席记者贠娟绸摄

  •   “现在,我们在村里看病可好了,老的有经验给看病治疗,小的细心给提个醒注意些啥的,感觉又回到了多年前的‘赤脚医生’时代啦!”10月29日下午,记者随省卫生健康委“媒体走基层”采访团来到忻州市静乐县神峪沟乡韩家会村卫生室里时,该村村民赵兴太正在接受64岁的村医赵二其为其进行的艾熏治疗,缓解自己的肩颈疼痛,另外两名其他村的村医王斌和李旭艳正在一边学习。说起自己的就医感受,赵兴太显得很高兴。
      “这就是‘以老带新’的村医组团模式的真实效果。”该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局长李俊德介绍说,“返聘老村医,招聘新村医,把医疗服务能力强的老村医和年龄小、懂电脑的村医组团在一起,优势互补,产生了整体效应。”
      谈起这个组团服务,李俊德说,为了提升村民们的医疗保障水平,该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全县的24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同时,多措并举,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但是,当时的村医们是“各自为战”。一些老村医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为村民们把脉看病还行,但在从事公共卫生方面的档案记录、整理等工作就力不从心了。而前些年招来的部分村医有的不是医学专业,在为村民进行诊疗服务方面欠缺。
      如何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更好地为村民服务?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最终,该县决定,采用“组团服务、区域服务、巡回服务”的新办法,加强县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创造出来的兴许就是经验呢。”李俊德笑着说。
      现在,该县重点打造100个区域中心村卫生室,就是以组团服务、区域服务、巡回服务形式运行着,并打出了合力。
      作为整合后的区域中心村卫生室,其医疗服务团队包括韩家会村、胡家沟村、羊岩村3个村的村医。在这一团队中,返聘的韩家会村的村医赵二其属于“老”,“新”则是胡家沟村的村医王斌和羊岩村的村医李旭艳,他们都是年轻人,当村医没几年。
      “作为土生土长的韩家会村人,从事中医治疗已经几十年了,对村里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几十年间,我一直坚持免费为村民们看病,自己采集中草药,回来再免费提供给村民们,为他们治病。比如用玉米须、白茅根等中草药就可以改善尿血等症状,艾熏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和关节炎……”赵二其告诉记者,现在,他只想把自己多年的中医看病治疗经验传授下来,让年轻一辈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在赵老师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我和李旭艳这两个小徒弟对艾熏、拔罐、针灸等渐渐熟悉了,并认识了很多中草药。”王斌笑着说。
      李旭艳则表示,“有赵老师在场,我诊断用药更有底气啦!”
      “现在,在我们县,这个团队只是村医团队的其中之一,他们的工作也仅是村医团的缩影。他们来到村民家中后,分工明确,老村医负责诊断治疗,年轻村医填写资料、照相留档。”该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王俊青告诉记者,他们在为村民们提供较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做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做的健康扶贫等资料全面而系统。

    本报首席记者贠娟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07期

    • 第2020-11-06期

    • 第2020-11-05期

    • 第2020-11-04期

    • 第2020-11-03期

    • 第2020-11-02期

    • 第2020-11-01期

    • 第2020-10-31期

    • 第2020-10-30期

    • 第2020-10-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