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发展,事关媒体发展的生与死,事关党的舆论阵地的得与失,不仅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更是传统媒体自我革命、脱胎换骨、整体转型、重塑主流的艰巨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省级主流媒体,必须要在网络舆论阵地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提高新闻舆论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我们认识到当改革的窗口出现时,必须顺势而为、果断决策、全力推进,一旦错失时机,回过头来再要赶上,就会付出几倍的精力和代价。在传统媒体下滑趋势明显、主流新兴媒体尚在培育期的现实面前,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以自我革命的魄力和勇气,实现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目标。
一、明确重点任务,推进深度融合
布局传媒品牌集群,把网络电视台升级打造为新闻门户网站,开发新闻客户端,黄河plus客户端,与频道频率两微应用形成联动。依托省级平台技术支撑和融媒体中心,优化采编播流程,深入布局和建设传媒品牌集群,做精做大网络台,客户端形成示范效应,频道频率两微矩阵影响力逐步扩大,带动全台深度融合、整体转型。
按照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双重规律,打破藩篱界限,调整内容生产的产能和结构,直面关停并转的压力,重构业务流程。在政策、资金、技术、人员、设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媒体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同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深入落实“采编为宝”的思想,鼓励和培训富有经验的采编人员积极转型,着力发扬传统媒体采编队伍在政治素质、专业素养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我台近几年在两微端的探索实践证明,传统媒体记者只要掌握了新的传播工具和话语体系,就能够在主阵地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我们将在全力培养全媒体记者,建立相应的全媒体生产运行机制方面加大力度,并探索建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主动转型、积极转型、全面转型的融合态势。
改变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和受众消费方式,探索和建设适合“互联网+”的经营模式,打造一次营销、多种组合、多元投放、多次发布的经营方式,形成全媒体平台聚合宣传的投放新模式。近两年的广告招商会就充分融合了网络营销手段,推介主题就是“融商机”,首次在社交媒体以“粉丝节”的形式预热,形成网络热度,在大会开始前形成高潮。
二、突出主流优势,打造创新高地
以新闻类节目为主建立统一指挥调度、整合采编资源、实现多终端分发的一体化采编平台,做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其他传统媒体节目增强多媒体表现能力,完善新媒体渠道的审编播发流程,把现有节目的品牌优势、内容优势和资源优势延伸到新兴媒体,提高节目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整合台内媒体渠道资源,打造广电媒体、网络电视台、IPTV、两微一端等多种传播形态组成的全媒体矩阵。
实现新闻服务、生活服务、商业服务、娱乐服务信息的有机整合,完善内容和用户数据库,为更加准确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和二次加工提供基础。
布局传媒品牌集群,把网络电视台升级打造为新闻门户网站,开发移动客户端,与频道频率两微应用形成联动。依托省级平台技术支撑和融媒体中心,优化采编播流程,深入布局和建设传媒品牌集群,做精做大网络台,客户端形成示范效应,频道频率两微矩阵影响力逐步扩大。
优化了新型底层技术支撑平台,实现服务系统虚拟化、云桌面虚拟化建设;全台媒资共享服务体系创新采用了“内网+外网、传统+新媒”融合共享方式,实现电脑工作站与手机端同步审稿,全面实现无纸化智能审稿流程。
三、直面问题难点,加快深度转型
传统媒体往往对互联网的全面挑战认识不足,对由此产生的生产流程变化适应性不强,互联网思维、客户思维、流量思维树得不牢,不能全面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策划的原创作品缺乏。要敢于突破传统组织架构,敢于用新媒体生产方式形成约束激励机制。
传统媒体普遍人员专业基础较为薄弱,整体年龄偏大,从内容生产到网络运营都缺乏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加强对采编人员互联网思维培训,一方面激活人才队伍的网络活力,另一方面完成全员转型的重要任务,初步打造一支既有专业新闻素养,又懂新媒体传播运营,还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媒体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多样化、复杂性,使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尤其对广播电视占领互联网舆论主阵地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掌控舆论主导权、话语权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将是对视听新闻、内容制作传播的新要求。
主流媒体新闻网站和客户端,在互联网传播竞争中内容优势明显而市场化优势不足,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矛盾,解决的方式建立在价值评价体系重构的基础上,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期。
在利用社交平台的同时不形成依赖,是传统媒体共同面对的问题,而省级广电在自有平台的建设中往往力量不足,借船出海的同时造船远航也是当务之急。(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发展管理部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