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旅新闻周刊

魅力宁武描绘绿色生态新画卷

  • 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大营销推广,生态芦芽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资料图片)

  •   近年来,宁武县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一,精心在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和包装打造上做文章、下功夫、求突破,以芦芽山为代表的各大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品牌效益日渐凸显,极大地提高了宁武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如今,魅力宁武依托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开发,正描绘出一幅绿色生态的新画卷。

    软硬环境不断完善,供给要素逐渐齐全

      宁武县在大力完善交通路网,实施“一干五支六循环”旅游公路规划,建设规模为205.98公里,规划投资89.87亿元。“一干”是提升干线公路,连接忻保和灵河建设宁静高速,项目已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十四五”规划。“五支”是改造区域内五条支线。“六循环”是打通六个小循环,计划投资2.19亿元建设六条小循环道路,标准林循环线、万年冰洞循环线已完成;暖泉沟循环线、马仑草原循环线、芦芽山循环线、天池循环线等即将竣工。
      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颜值”,宁武县完善了旅游厕所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干线等重点区域旅游厕所软硬件水平,累计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5座。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搭建全县旅游运行指挥、可视化管控和旅游电商扶贫三个平台,建立大数据中心及3D地图引擎系统,开发旅游公共服务电商APP和微信小程序,实现游客一部手机完成吃住行游购娱。
      另外,在不断提升东寨镇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康养小镇等功能建设的基础上,还以中心辐射带动,进一步提升芦芽山景区向全域旅游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吃住行供给要素齐全、游购娱旅游业态丰富、土特产品特色鲜明的供给体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需求。

    持续加大营销推广,品牌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宁武县以打造品牌为目标,找准市场突破口,大打促销攻坚战。坚持实施“炒火省内,带动周边,辐射全国”的市场开发指导思想和“一山一市”的“阵地引爆”策略,实施了“百城千线万社”营销活动。
      在打造品牌景区品牌形象方面,充分利用央视、省台等主流媒体开展旅游形象宣传,芦芽山景区广告登上了美国时代广场。同时,加强与国内一线城市和主要风景区的重点旅行社加强合作,互动互促,联合发展,目前与国内外的20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宁武县组织开展了以“1+3+2”为主要内容的“万年冰洞、世界奇观”系列活动,通过现场和直播收看的观众达到130万人次,100余家境内外媒体和新媒体累计发布稿件300余篇,形成了5000万+曝光量的线上广泛密集传播,叫响了“世界第八大自然奇迹”的旅游新品牌,对宁武文旅产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效应。

    坚持推进改革创新,绘制绿色生态画卷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底色”上,近年来,宁武县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服务,结合整村搬迁、整村提升、河道治理、公路改造、特色风貌整治,通过资源整合、项目打包、资金捆绑,全流域、全方位综合治理,实施了水道、绿道、林道建设,马仑水道兼具生态治理修复、漂流等功能,冰洞绿道串联沿线6个景点和7个村庄,开展了多届自行车骑行活动,大庙林道依托华北落叶松标准林,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与此同时,宁武县创新生态恢复治理,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全面实施总投资23.26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1个项目,努力完成涵盖矿山修复、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水质改善、湖泊补水、污染防治、生物保护等试点项目,打造示范精品亮点工程,圆满完成预期绩效目标,真正描绘出绿色生态新画卷。
      下一步,宁武县将继续深入推进“各行各业+旅游”战略,将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要素以及科普、养生等新型旅游要素,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栗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2-02期

    • 第2020-12-01期

    • 第2020-11-30期

    • 第2020-11-29期

    • 第2020-11-28期

    • 第2020-11-27期

    • 第2020-11-26期

    • 第2020-11-25期

    • 第2020-11-24期

    • 第2020-11-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