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近年来,运城出产的鲜枣、李子、石榴、柿子、樱桃等特色“小众”水果异军突起,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与苹果、鲜梨、桃等传统品种唱响了一曲百果飘香、美美与共的出口“协奏曲”。太原海关所属运城海关瞄准服务、监管、技术、通关等进出口贸易的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成为“小众”水果逆袭抢滩国际市场的有力推手。
提升服务新形象
国际贸易市场日新月异,尤其对于保存、储运等要求条件较高的鲜水果出口,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更高,一条消息有时就会牵动一个出口产业的神经。
“为了让果农和果品出口企业及时感知果业发展新动态,掌握果业出口新政策,我们专门建立了惠企微信工作群,并把辖区出口水果包装厂、出口食品生产厂等相关外贸企业人员拉进了群。”运城海关查验科科长孙文芳说,“我们密切关注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原产地证书、AEO企业资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最新动态,以及国外通报等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企业,必要时派员到企业解惑答疑。”
解决了出口“信息孤岛”的问题,运城海关乘势而上,多举措放大海关政策服务效能。一方面,广泛收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果检验检疫要求,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和政策法规的研究,指导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另一方面,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原产地优惠贸易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优惠原产地这把“金钥匙”。运城海关还充分发挥信息优势,邀请美国、加拿大、智利、孟加拉、泰国等多国代表团来运城考察,加强与口岸机构的合作,搭建起口岸外贸公司与内地企业的沟通联系桥梁,出口水果的销售途径越来越广。
打造监管新流程
今年7月,运城鲜枣代表中国首次出口美国,9月运城猕猴桃首次出口海外。
两个首发的背后,离不开运城果品企业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更凝聚着运城海关的付出和坚持。2016年以来,运城出口水果品种由最初盈利较低的苹果、梨、桃等,扩大到产品价值较高的猕猴桃、鲜枣、石榴等,水果出口的国际市场边界不断拓宽。从入企调研,到受理果园和包装厂备案,从报检单审核,到派员下厂检验,运城海关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倾听企业发展诉求;优化出口监管流程,实现检验检疫证单出证“不过夜”、原产地签证审批“秒通过”;帮助提高果品质量,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助力运城果业发展平台做大做强。
提供技术新动力
为提升出口果品质量、提高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运城海关严格把控检疫检验流程,扎实开展国门有害生物监测,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标准化种植。
在强化监管、降低出口风险方面,运城海关根据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要求,指导果园和企业对标国际,在种植、管理、生产、包装全过程提升质量水平,达到进口国要求;依托国家温带果蔬检疫重点实验室(运城)和食品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加强对出口水果农药残留、重金属、保鲜剂等有害物质的检测,确保水果出口风险降到最低;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疫情疫病监测及防控体系、水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等管理体系,打造出口品牌。
该关根据辖区出口水果产品种类,对注册果园和包装厂出口水果实施安全风险监控,并在注册果园、水果加工厂及周边,对主要贸易国家关注的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作为出口检验检疫及出证依据。
挖掘通关新优势
特色“小众”水果虽然出口价格较高,但季节性强、存储时间短,对水果品质、通关速度等要求更高。运城海关着眼于增强果农的出口信心,努力帮助果农摆脱出口产品单一、出口国家集中的瓶颈,减少企业在国际交易过程中的盲目性。
在优化通关、提升出口效率方面,运城海关持续提升通关效率,实施“单一窗口”申报、单证电子化、报关报检整合;简化申报手续,实施查检合一,降低查验比率;压缩通关流程时限,签证放行速度最快的5分钟可以完成,保证了企业快速出口。
据统计,今年1-11月,运城海关共办理出口特色“小众”水果的报检业务3006.5吨、466.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9.5%和33.8%,出口到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19个国家地区。目前,运城市果品出口69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38万吨,占山西全省的89%;果业年总产值141亿元,占农民收入的31%。果业已成为运城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助推运城‘南果’平台建设,不断优化企业服务、强化出口监管,为运城水果开拓市场、享誉世界保驾护航。”运城海关关长高文宁说。
朱运红 许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