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数九天,室外寒气逼人。凌晨四、五点,当大多数人还沉睡在甜香的睡梦中时,离原平市三百多公里外的河北高碑店市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早已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一笔笔交易、一张张订单,在弥漫着浓郁香气的水果味中成交。
在全国,香蕉以及进口水果行业的经营者中来自原平同川的晋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凭借“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水果行业中一面独特的旗帜。
“一根香蕉”演绎了几代果商艰辛创业的不凡历程。近日,记者走进河北新发地,走近晋商新生代,听他们讲述精彩“逐梦”的奋斗故事。
巧借新发地平台,逐梦果业新天地
2015年河北新发地启动运营以来,该市场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果蔬批发商,晋商新一代更是看好其潜在的商机。借着交通便利、信息快捷以及互联网平台,比起父辈们当年的创业,他们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
河北新发地具有亚洲最大规模的香蕉单体库,香蕉交易量占据北方第一的行业位置。2020年12月24日一大早,河北新发地香蕉交易专区各个档口都正在忙着出货,一辆辆物流车整齐排列,工作人员们正在忙着搬运。在A2档口,丰百年负责人郝端端正在根据订单统筹调度。丰百年无论从规模还是香蕉输出量上,在市场内都是名列前茅。如果不专门介绍,你绝对想不到行业内众人熟知的丰百年“掌门人”竟然是一个年仅30岁的年轻女性。
郝端端笑着称她是从小在香蕉库房内长大的,父亲是原平同川走出来的第一批卖酥梨的商人。从1988年开始做国内香蕉贸易,是中国最早“下海”进行香蕉贸易的老“香蕉人”,并将香蕉贸易拓展到全国。
“除了销售端,丰百年的生产端从2015年开始系统运营,哥哥郝志强一直驻守在老挝,负责种植基地的管理,从源头把控香蕉质量。” 郝端端说,“在河北新发地经营的这五年,也是丰百年飞速发展的五年。五年里,丰百年的销量增加了四五倍、客户数量也翻了倍,供应链更加完备,种植基地从2015年的700亩,扩大到现在的2700亩。”
在香蕉市场摸爬滚打近20多年的原平“果二代”樊金锁,虽然只经营单一的香蕉生意,但懂得精耕细作。说起每一种香蕉的品性、特征,如数家珍。他目前经营的香蕉品种高达二十多种,供应商增加了“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
紧挨着香蕉交易区的是进口果交易区,也有很多晋商经营者,他们的父辈有些也是当年的老“香蕉人”。在敏锐地嗅到进口果贸易的商机时,又转做进口果生意。
原平人抱团发展,“契约精神”代代传承
累计投资54亿元打造的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是首个投入运营的北京外迁产业,也是京津冀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工程。目前,场内已有7300多家外地经销商和企业入驻。走在偌大的园区内,随处都能听到果商们操着熟悉的原平口音,抱团发展可以说是从他们父辈就一直传承下来的经营方式。
记者在市场走访时,在进口果区A9-103档口,47岁的樊建勇热情地介绍着各种进口果类的价格和品质。他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小视频,为自己产品做宣传,还不时用老家方言说几句俏皮话。
樊建勇从17岁开始就做批发香蕉生意,陆续带出来许多亲戚朋友,大家互相帮衬,互通信息,抱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竞争力,才能走得更远。”樊建勇说。
在进口果区,记者随处可见写着“小宝哥”的库位和档口,“小宝哥”公司160多名员工中,其中有110多名员工来自原平东社镇。在解决当地年轻人就业的同时,更使许多人走上致富路。
在采访中,晋商新生代们都提到了宝贵的“契约精神”。多年以前,原平果商在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他们尝试着入股经营。而合伙人入股协议就是凭着一种“口头契约”,这也是老一辈“香蕉人”传承的晋商精神。他们之所以把生意越做越大,就是沾了老一辈晋商的光,是他们在这个行业留下了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在市场内主要做车厘子生意的原平市东社镇80后任杰明,在谈到做大做强企业的秘诀时,强调了信誉度的重要性。多少年来,与他合作的采购商,都是凭着彼此间的信任,先发货,后回款,而双方签订合同都是近几年才有的形式。而沉稳踏实的他也是一直凭着诚信,成为河北新发地规模较大的进口果经销商。记者在他的好几个档口内,见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鲜美水果。任杰明现在主营榴莲、山竹、龙眼等东南亚货,以及智利车厘子、澳大利亚水蜜桃、油桃等,主要销往山西、内蒙古、东北和北京的商超等。2020年的疫情并没有让他的生意有所影响,反而营业额达到近两个亿,是2019年的2到3倍。
据了解,目前,全国的原平同川果商约有4万多人,他们不仅带动了一个村一个镇的村民脱贫致富,而且已成为原平对外形象的一张“名片”。在他们致富的同时,也不时为推销家乡的果蔬做着各种努力。
打造互联网+,开拓传统行业蓝海
当年父辈们走街串巷,赶着毛驴车凭吆喝靠脚力叫卖酥梨,而今,晋商新生代们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都能熟悉地应用互联网运营,比父辈们业务做得更大,走得更远。
来自原平东社镇80后樊晓强曾利用三年的时间,请专业团队为家乡拍了一部推介酥梨的宣传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采访中,樊晓强多次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这批“果二代”是老一辈晋商的受惠者。每次去外省谈生意,对方得知他们是来自山西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你们山西人,牛!”正是晋商的好口碑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商机。
“市场给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技术部门帮我们开发了田园木舍小程序,从搭建、检测到运营,都提供了全程技术指导,我们的电商才得以系统运作起来。”樊晓强一边安排发货一边对记者说。
与其他经营者不一样,樊晓强每天早上除了安排大货采购商订单发货,还要统筹整个电商平台的订单。“我是学IT的,在进入进口果行业后,就在一直想把电商和农产品批发结合起来。”为此,樊晓强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他自己首发了“七天香蕉”产品,通过整合不同时期的催熟香蕉,能够让消费者收到的香蕉是一天熟一根,保证口感最佳。
凭借着河北新发地这个千亿级市场,和樊晓强一样,很多走在前沿的新一代经营者,用超前的思维感知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他们结合自己的优势,正在农批市场里打造“互联网+”,开拓传统行业的另一个蓝海。
作为“鑫小宝商贸”的负责人,同样来自原平东社镇90后“小宝哥”刘宝峰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管理运营模式,他现在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整体管控和短视频制作上。最近火爆农批圈的系列短视频“榴莲换产品”就出自刘宝峰之手,不仅搞策划,他还自导自演,在行业内引发了不小的反响。目前,“小宝哥”在快手和抖音两个平台的粉丝已经达到了30多万,成为了农批垂直领域名副其实的网红。“接下来,我还想继续专业打造行业短视频内容,继续带动流量,逐渐通过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模式,向C端延伸。”刘宝峰说。
“这一批80后、90后的新生代晋商,充满朝气和梦想,传承了老一辈晋商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灵活创新的突破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为新发地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更为创业的年轻人起到引领作用。他们确实是山西人的骄傲、原平人的自豪。”河北新发地总裁魏树俭说。
本报记者栗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