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一流课题、搭建一流平台、引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3月4日下午,一场以“财学研深度融合 构建财政大研究格局”为主题的专家咨询会在省财政厅拉开大幕,本次活动作为全省财政系统深入开展“三新”背景下山西“转型出雏型 财政强支撑”大学习大研讨大创新大提升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来自我省高校、智库、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亮出自己的“看家绝活”,为我省财政研究该如何走在财政工作前面、走在财政政策前面建言献策,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交流。
创新财政研究探路径,省财政厅出“新招”
创新财政研究要聚焦战略需求,服务转型大局;要围绕实现转型出雏型的重要阶段性战略性目标,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要加强协同配合,共建创新生态;坚持开放搞科研,开放搞合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深度合作新模式,整合高校、院所、企业相关资源力量,提高创新研究整体效能,做到优势互补、形成拳头;加快成果转化……
咨询会上,省财政厅政策研究室主任薛朝阳就构建财政大研究格局作了主旨发言。他表示,本次活动研究具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特征的课题。二是一般性的、涉及具体工作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活动将通过加强财校、财智、财企、财研间合作,加强厅机关处室间协作,加强省与市县财政部门上下间联动,从聚焦全省战略需求,聚焦财政政策有效性,聚焦财政基础性、长期性问题等三个方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11项课题展开。
人才和智力的支持是开展研究的首要条件,组建首批专家工作室是全省财政系统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集聚各类人才服务财政改革发展,发挥财经智库和“外脑”的作用,为我省转型发展蹚新路、出雏型,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人才和智力支持的生动写照。
省财政厅人事教育处处长马文刚针对组建专家工作室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马文刚说,省财政厅拟在全省财政系统“1+N”模式人才库的基础上,组建财政政策研究室、财税改革研究室、财政风险防控研究室、管理会计研究室等4个首批专家工作室。专家工作室主要发挥攻坚克难和人才锻炼培养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研究财政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攻坚平台,另一方面是财政系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锻炼平台。
集思广益出主意,专家学者有话说
“在‘十四五’开局之际,构建财政大研究格局、开创财政研究新局面正逢其时、令人振奋。”
“财政大研究格局的构思、实施方式是机制创新,开创了学界与实务界的研究合作新模式。”
……
与会专家学者均认为本次活动举行的恰逢其时,他们集思广益,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极具创意性、实操性、建设性的意见。
智观库特聘研究员周平川认为本次活动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基础性“四性”研究定位准,体现了专业研究与一般性、日常性工作研究的区别。他建议课题选择要继续从需求方入手,侧重于应用研究,同时,构建财政研究与院校、智库相融合相协同的机制,选题也可由专家团队进行集体论证。
东方智库特聘研究员谭克俭围绕财政研究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研究项目与研究工作紧密结合;二是政府部门与研究机构建立固定长期关系;三是保证研究的高持续性;四是研究周期适当延长;五是财政调研活动邀请专家介入;六是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和研究资金浪费。
山西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地主任徐发军则认为研究应有可持续性,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联系、加强互动,推动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此外,研究可以结合党史教育,增加有关财政史的研究等。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副教授冷永生从研究方向和题目选择、研究机制和途径、创新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业务处室需求为主,采取专家参与的研讨方式,共同确定问题实质,进而明确研究题目;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在数据和层级上的调研优势,通过邀请专家参与工作调研等形式加强专家对财政业务工作特别是基层财政运行的了解;最大化专家对财政工作的支持作用,将研究分为专项咨询和课题研究两大类。
“智力”与“资源”融合,财政研究有保障
良好的研究氛围、有力的研究保障、创新的研究思路,干货满满的咨询会令在场的企业家以及各市县财政部门负责人感触颇深。
“我们将大力支持财学研企深度融合共同构建财政大研究格局,积极领题、破题、解题、答题,针对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全力以赴。”山西金信清洁引导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常锦全信心满满。
“我觉得研究选题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而且要利用好大数据,因为大数据分析可以为财政政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百得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强如是说。
忻州市财政局政研室主任杨红军围绕“上下联动、协同共治;常态嵌入、深层摸透;宏观视野、科学调控”谈起了自己的感受。“要解决财力不足困境下的各类矛盾,尽快形成有效的制度性、机制性措施办法是关键,要有跳出财政看财政的开阔视野和发散思维。”杨红军说。
“大研究要从小处着手。这次活动给了我们一次深入学习思考课题的机会,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介休市财政局四级主任科员赵志俊希望上级部门和专家学者在打破部门壁垒的基础上,突破地域限制,多到基层了解情况。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咨询会为全省财政系统坚持开放理念和系统观念,进一步加强财政内外、左右和上下之间的相互融合、协同和联动提供了思路,全省财政系统将通过专家团队“智力”与财政“资源”的深度融合,省财政厅上下左右的高效合作,为在财政支撑转型战略的实践中“共筑”一流课题成果提供保障。
本报记者王晓华 实习记者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