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时培养读书的兴趣
凡人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会迟钝一分。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做一个活泼的年轻人
青年人比老年人易发愁,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所以,年轻人应该活活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
领略静的趣味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
别忘了生活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有一项专长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
抓得住,放得开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抓得住,放得开”。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评估价值的标准
现代科学和道德信条都比从前进步了,可是我们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它同时也易生流弊。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顺应本性活着
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是非善恶对我都无意义,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件件都值得热心惊赞。(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