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好戏不断,好玩不停,今年竟然还能‘云’上过大年,这个年过的真有范儿。”介休一位市民发出这样的感慨。“就地过年”让旅游市场迎来了别样的风景。
2021年春节、元宵节,介休市以“欢度春节 祝福万家”为主题、“旅游为民 文化惠民”为中心,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坚持“小型、分散、多样”,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让市民感受到浓郁的家乡年味和自信的文化归属感。
云赏大戏,线上戏台声音更甜
为充分满足群众的节日文化需求,介休市全新创造“云端”体验,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打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文化介休”微信平台推出“云游合家欢,精品剧目陪你过大年”活动,晋剧团线上演播《三川口》《焦裕禄》《村魂》《母爱》等多部剧目,吸引众多戏迷观看转发。
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文化乐万家 云上过大年”文艺活动线上直播引爆全城,如“晋韵流芳”晋剧演播、“相约云上”“舞与伦比”蓝梦活动,“走马观花乐元宵·抖音直播”活动,“名家谈传统文化”直播,以及《春节习俗漫谈》《中国智慧的代表性符号:灯谜》《家庭经典阅读与家庭藏书》等系列节目,精彩不断,高潮迭起,市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云”上魅力。
2021年,介休市“文化乐万家云上过大年”直播点击量10万+。春节期间,还向全市人民线上展播洪山全料香、陶瓷技艺、琉璃制作工艺等非遗项目,充满着浓浓的年味记忆。通过“游山西·读历史”延伸为活泼生动的“年”符号,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精神大餐”。
畅游景点,就地过年年味更浓
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介休市4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12.5万人次,综合收入1580余万元。
后土庙、后土文院景区推出了猜灯谜项目、品美食活动,“欢欢喜喜过大年”介休市第三届少儿迎春画展,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氛。汉服拍照打卡、品味“年味”美食、文创市集淘宝,开启全新度假方式,网红书店、亲子乐园、商号会馆、主题夜游等新业态、新体验,彰显了历史文化的厚度,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特别是张壁古堡举办“地道中国年 张壁健康行”特色文旅项目,推出春节花灯展览、民间砖雕展陈、古建模型拼接、世界城堡文化展览、牛年吉祥物手工DIY等活动。张壁军事文化的情景剧《张壁点灯》、年俗文化的武术表演“耍大刀,长出息”、评书“关公庙里说张义”等,获得了广大游客的追捧和喜爱。新型多元的“夜间游”成为吸引游客的秘笈,真正做到“白天一景、晚上一秀”。尤其是投资亿元打造的“太行人家”特色民宿,“夜宿古堡,枕风槐花香”,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
乡村旅游,幸福乡里美不胜收
今年春节期间,许多市民选择来到美丽乡村打卡游玩,体验田园风光和人文风俗,乡村游全面焕发新活力。绵山镇坂地村成为介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红村”,百亩农田、果蔬采摘、绿色养殖、休闲垂钓于一体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游客在这里赏的是闲情逸致、农家情怀,尝的是特色农餐、纯朴农菜,享的是地道年味、悠然农趣。
连福镇张良村采摘园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迎来一群可爱的小游客,处处弥漫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排列整齐的十个果蔬大棚内,游客被红彤彤的奶油草莓、圣女果吸引,尝一口,摘一筐,尽享采摘乐趣,民俗餐厅里再尝尝铁锅鱼头泡饼的农家味,美不胜收。
可以说,坂地村、张良村采摘园热火朝天的赏游景象是介休市乡村游的一个缩影。目前,介休市业已形成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等6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国际范、三晋味、乡土情”的乡村旅游已走出深闺,成为介休市绿色经济的新型引擎,占到该市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
红色旅游,厚重文化节日“更红”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春节期间,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寓教于游,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值得一提的是,介休市很多党政干部和家人一起到初心公园“忆初心、寻使命”,漫步初心广场,徜徉初心之路,参观党建长廊,铭记峥嵘岁月,传承革命精神,凝聚红色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山西凌云红色文化记忆馆是介休市民营企业家关心支持红色文化事业发展,倾心打造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两节期间,这里成了人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文化的热门去处。义安镇新落成的汾孝战役中街村战斗纪念碑迎来了一批批游客参观,人们驻足倾听讲解,参观文物藏品,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重温红色经典,感知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
介休市充分利用底蕴丰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让本市和留介人员得以尽兴畅游,充分体验具有浓郁介休特色的年俗文化。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 通讯员宋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