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教育试点

独处,人生的精华

  •   安静下来提升自己,学会独处,因为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与其挂着空洞的笑脸,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面对真实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得强大。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而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独处是一种高级的独立,是丰盛的自由。不管男人女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在独处中滋养灵魂,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因为在别人那里,一个人只能找到他的自我;只有在孤独中,一个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己,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近几年观察身边,很多常去聚会、喜欢热闹的朋友,都开始窝在家里,跟自己待在一起。他们非但不会过得不好,还往往把日子经营得井井有条。安排好工作、家务的时间,剩点余闲种花养草,静静地看书写字,放空自我……活得别提多自在。
      作家江晓英曾说:一个人独处,看似会失去很多,但也会收获更多。能习惯独处的人,都拥有了这几个优势:不必依赖他人,前行更能自律,无条件爱自己。
      诗人萨藤在《独居日记》的开头写道:“几周以来我第一次独处,又拾起了我真正的生活,说来也奇怪,朋友、热恋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唯有这独处才是。”
      她尝试独居的一年,开始留意桌前的玫瑰花,窗外的树叶和雨滴;写自己的诗和日记,间隙时就打扫打扫卫生,给鹦鹉喂水;回忆过去的事情,也有时听着广播,就陷入沉思……她只觉得内心充实而丰盈,好像没什么是必须依靠他人的,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很多事,也能收获足够的幸福感。
      人间聚散无常,生命的每一站,都有下车的人,能陪你到最后的只有自己。而喜欢独处的人,把对别人的依赖降到最低,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一蹶不振,也不会因为谁的出现而丢失自己。正因为如此,他们有自己的边界感,也尊重别人的边界感。
      会独处的人内心是充实的,不必靠着掌控别人寻求安全感,能真心去爱一个人,又不会爱太满,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和这样的人相处,不管做不做朋友,都很舒服,不紧张。
      长期独处的人,早就在孤独中练就了平心静气的能力。独处不能保证你一直在高光时刻、无忧无虑,却能让你即使遇到低谷,也能快速平复情绪,继续向前走。
      有句话说:“由静入闹易,由闹入静难。”读书、写字、工作、修行,朝着目标去奋进,都需要静下心来,一步步实现。而独处的人早懂得如何安静下来,不急不躁,心无杂念,这样一路向前,才能永远不跑偏。每个人生来都是普通的,但会独处的人懂得接纳自己,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好好爱自己。
      能接纳自己,无条件爱自己身上的每条皱纹,每个小缺陷,其实是种难得的本事。而独处,就是自己跟自己磨合的最好时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关注自己的一颦一笑,你会发现你是什么样,只有自己说了算。
      毕淑敏在《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中写道:“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享受独处的人,正是最懂怎么爱自己的人,不需要多成功,更不需要比谁优越,因为真实而普通的自己,本就值得被爱。
      即使遭到了诟病,也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了解自己的所有,不必活在别人嘴里。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全然接纳自己,爱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你,也值得被任何人欣赏。
      《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有句话:“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享受孤独的路上,他们早拥有找寻幸福的能力,不依赖任何人,拥有实现理想的天赋,能静下心去自律。
      最重要的,不管自己身在何处,是否成功,他们都无条件接纳自己、爱自己。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人。(紫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30期

    • 第2021-03-29期

    • 第2021-03-28期

    • 第2021-03-27期

    • 第2021-03-26期

    • 第2021-03-25期

    • 第2021-03-24期

    • 第2021-03-23期

    • 第2021-03-22期

    • 第2021-03-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