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太原新闻

杏花岭区打造城市发展新格局

  • 杏花岭区发展概貌。本报记者姚凡 通讯员原茜摄

  •   有这样一组数据,过去五年杏花岭区GDP年均增长6.7%,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目标,至2020年底达749.69亿元,总量占全市近五分之一。在这五年中杏花岭区经济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成绩只代表过去,新的目标就在前方,未来五年,杏花岭区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建设现代宜居杏花岭,打造锦绣太原新府城。
      杏花岭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深化“六新”突破,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产业转型领先区、中心城市核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府城文化引领区、幸福生活样板区。

    打造特色魅力中心城区

      在杏花岭区第六次党代会上,该区响亮提出,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全面建设现代宜居杏花岭,打造锦绣太原新府城,建设幸福生活样板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现代宜居杏花岭’明确了发展基点,把握城区基本特征,凸显现代城区新时代转型发展宏观路径,将‘建好一座城’作为新时代发展的基点与依托。”杏花岭区委书记李文权说道。
      李文权介绍,“锦绣太原”标定了方向目标,“新府城”划定了区域站位,努力巩固、全力彰显杏花岭区的中心区位,在太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找准位置。同时,“新府城”凸显了时代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全过程、各领域,推动观念、经济、方式、路径、动力、结构、机制、治理等全面转型。

    建设产业转型领先区

      “未来五年中,杏花岭区将坚持集群化链条化方向,完善城区经济布局。”在谈到下一步杏花岭区经济发展方向问题时,李文权坚定了目标。
      全面落实低碳绿色发展导向,以酿造小镇项目为依托打造酿造特色产业集群,以春光锻造等为支柱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华能热电等为牵引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以谷旦科创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智能科创产业集群,高质高端发展工业实体。坚持以产业振兴引领全面振兴,继续扶持特色种养产业和有机旱作农业,积极发展农业电商、农贸物流、休闲康养等新型业态,突出特色发展农业产业。
      未来五年,该区将围绕“六新”抓项目、建生态、优服务、强基础,打造转型最强增长极。将业态建设作为头等任务,全力扶持京东(山西)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壮大,积极服务国企、省企和大型民营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产业链优势,促进科创、文创、旅游等各项产业跨越融合发展。抢抓概念孵化、技术研发、产品转化、人才服务等关键节点,大力支持科研机构站所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让更多优秀人才安家杏花岭,服务全太原,为全区长远发展积蓄力量。

    构建开放空间大格局

      太原市北部老城的布局和发展,是当前杏花岭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以大布局支撑大发展,如何构建开放式空间格局?杏花岭区扎实推进空间规划调整,扩展城镇开发边界,已经做出了详细部署。
      “新基建”与“老基建”互融互促,全面提升城区承载水平。未来,该区要突出“新基建”抢抓机遇、强化应用,将“老基建”智慧赋能,建设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立足老城基础,加快回迁安置,推进老旧管网更新,推动海绵城市、数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加快5G城区建设,大力推动小区、校园、医院等的智能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现代城区建设能级提升、质量跃升。
      同时,将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紧盯“降碳”“治污”“增绿”三个重点,进一步推动空气、河道、绿化等的质量精细化、信息化治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建设水平,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打造具有高品质景观环境的省会“城市客厅”。
      不仅如此,该区以绣花功夫改进城市管理,塑造文明现代的整体风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新区划功能,夯实城市管理网络,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城市管理人性化,向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亲民便民的优质公共服务。

    打造韵味悠远杏花岭

      延续老城记忆,挖掘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李文权介绍,未来,杏花岭区将持续加大对全区历史古迹的保护和发掘力度,加强革命遗址的开发利用,挖掘历史遗迹的文化价值。不断加强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小窑头非遗文旅小镇为依托,打造省城非遗文化传承核心地带,多层次、多角度繁荣民间文化活动。
      同时,做强做优文旅产业,紧扣太原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有利契机,充实拓展“一区一地一园一带”文旅格局,“龙城历史文化中心区”要形成品牌,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文旅市场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游杏花岭、看府城史”的文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不仅如此,该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百家基地·红色太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工程,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增强杏花岭区作为现代城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本报记者姚凡 通讯员杨懿 原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4-12期

    • 第2021-04-11期

    • 第2021-04-10期

    • 第2021-04-09期

    • 第2021-04-08期

    • 第2021-04-07期

    • 第2021-04-06期

    • 第2021-04-03期

    • 第2021-04-02期

    • 第2021-04-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