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云州区有机旱作农业孕育无限希望

  “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种了12亩红高粱、12亩白高粱,去年大丰收了,总共收入5万多元,这比过去种旱地玉米可是强多啦!”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农民陈阔仕激动地说。
  近年来,云州区吉家庄乡大力发展以富硒杂粮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农民增收效果明显。“2019年,我们全村种植有机旱作农业1000亩,去年又种植2600亩,亩收入至少都在3000元以上,特别是去年,市场行情好,全村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20户。今年,全村计划再发展有机旱作农业3000亩。”瓮城口村党支部书记陈纪新说。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云州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有机旱作农业作为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高标准谋划、高起点推进、高质量管理,逐步走出了一条“特”“优”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该区紧紧把握脱贫好政策、发展新机遇,在沿桑干河两侧的5个乡58个村,规划10万亩有机旱作农业规模种植区,共建成千亩核心片10个、500亩样板区18个、评比试验区1个、普通示范区61600亩,共计8.06万亩。
  在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过程中,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整合扶贫资金2100万元,用于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由山西农大教授彭锁堂、省农机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玉峰等专家为主,组成有机旱作农业专家指导组,从区农业农村局抽调1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包点进行技术服务指导。
  为有效破解有机旱作农作物播种工序繁杂、间苗费工、收割费时等难题,该区大力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推广统一组织服务,以村为单位,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服务队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统一管理,组织化、市场化结合,增强服务功能。
  2020年,全区8.06万亩有机旱作农业全部由58个合作社统一耕、种、管、收。全区还投资1100万元,采购了谷物旋耕施肥铺膜播种一体机、渗水膜播种机、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杂粮加工设备等机械。
  统一服务、机械化作业,提升了种植效益,凸显出规模化效应。峰峪乡由海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流转618户农户土地,雇佣800多户贫困户务工,户均增收1万多元。
  该区着力打造“桑干河火山牌”杂粮,选用抗旱优良品种,科学采取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全膜覆盖、渗水地膜、耕种收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化肥使用减少70%,亩均增产15%以上。随着一系列“组合拳”的有力出击,全区有机旱作农业步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
  目前,全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8.06万亩,亩均收入2000元以上,惠及全区6877户15436人。2020年,云州区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整体推进示范县。
  据悉,2021年,区委、区政府将谋划发展以谷子、高粱为主的有机旱作农业15万亩,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新希望。

苑捷 刘富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4-17期

  • 第2021-04-16期

  • 第2021-04-15期

  • 第2021-04-14期

  • 第2021-04-13期

  • 第2021-04-12期

  • 第2021-04-11期

  • 第2021-04-10期

  • 第2021-04-09期

  • 第2021-04-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