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旅新闻周刊

【非遗看山西】运城:让非遗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 现场观众在体验土布制作技艺。(资料图片)

  •   日前,在“我与运城有个‘约会’——非遗亮宝”系列活动之“巧夺天工”非遗传统技艺类项目展示中,琳琅满目、充满浓郁文化味道的各类非遗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品赏,而精心设置的互动项目,更是让市民们零距离亲身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
      本次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万荣面塑、土布制作技艺、永乐桃木雕刻等20余个种类。每一个展台,都是一方精彩的小天地。在现场,两个年轻的小伙子饶有兴致地各自戴上一顶戏剧官帽,开心地笑个不停。戏剧鞋帽制作技艺传承人卫永爱说,戏剧鞋帽目前有100多种,她已经坚持40多年。“你看,这是吕布戴的紫金冠,这是关公的专用帽,还有金婚用的凤冠……”在卫永爱的指引下,各种帽靴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盐湖区北街小学六年级学生张枭然说,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帽子,感觉它很有中国特色,制作它的人能够把它做得这么细致,真的太厉害了。如果有机会,她还想进一步去了解。
      运城市文旅局非遗中心负责人李筠霞说,为了更好地传播非遗文化,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几个互动项目,让市民亲自去体验、感受,体验项目包括木制模型制作技艺、芮城布扎、剪纸、捏面人等。
      在活动现场,宋女士就坐上了织布机,学习如何手脚并用穿梭子。一番体验之后她感慨地说:“把这千丝万缕的彩线织成土布,确实挺珍贵,应该把它传承下去。”还有一位年轻的爸爸手把手教孩子如何锯木头,而薛女士则带着5岁的女儿跟着师傅剪了一只猴子。“能够在商场里看到这么多有文化创意的东西,特别开心。”薛女士说。
      稷山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薛艺平认为,在商业中心进行展示,能够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产品的魅力,这种活动形式很接地气。另外,现在的非遗产品不仅注重观赏性和收藏性,而且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了,一些新设计的小物件非常受欢迎。芮城布扎第六代传承人任淑娥这次就带来了新设计的钥匙链、耳环、手链等产品,她想让传统的手工艺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当中。
      据悉,为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运城市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响“游山西运城 读华夏历史”的文化品牌,在2020年12月,运城市文旅局就举办了系列活动之“踏鼓寻音”非遗表演类项目展演。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4-22期

    • 第2021-04-21期

    • 第2021-04-20期

    • 第2021-04-19期

    • 第2021-04-18期

    • 第2021-04-17期

    • 第2021-04-16期

    • 第2021-04-15期

    • 第2021-04-14期

    • 第2021-04-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