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五一”后,A股市场持续震荡回落,随着4月份经济数据的公布,经济增速有滞涨迹象,同时流动性出现偏紧。这也许正是场外资金一直格外谨慎的主要原因。盘面上看,除周期类个股外基本处于震荡回落态势,特别是基金抱团类品种弱势不改,压制了做多的动力。题材股表现凌乱,场内资金博弈明显。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市场震荡态势仍会延续,随着连续回落逐步临近技术支撑位,随时会出现短线反弹,所以操作上不要再杀跌。对于一些反弹遇阻的个股要及时减仓;对于强势股可关注但不建议追涨。
5月10日,商品的涨势用疯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投资者共同见证了多个历史,国内商品期市黑色系上演涨停潮。铁矿石、螺纹钢、焦煤、玻璃、热卷等涨停并创历史新高,线材涨停,基本金属多数上涨。周期股,尤其是资源股的大涨又给投资者带来了编段子的灵感,纷纷用“手无寸铁”“望煤止渴”“失之焦臂”等词语来形容钢材、煤焦涨价时手里没货的焦虑。周期股后市还能持续吗?对此,市场人士明显分歧很大。一方认为,一切都还来得及,当前周期板块仍处最佳布局窗口;而另一方则认为,物极必反,本次或许是商品的最后一涨了。
对此,省城元老级股民弓建伟老师告诉记者,钢铁、煤炭属于典型的周期股,而周期股往往是在其业绩最黑暗时才有投资价值,这个时候,股价一般大幅跌破净资产,市盈率也很高;反而在业绩捷报频传之际,市盈率很低,给人以极具投资价值的错觉。其实在这个时候,股价已接近净资产的1.5~2倍,这是周期股的一个危险指标,大部分“韭菜”也最喜欢在这个时候接盘,因为其业绩好、市盈率低。同时,从技术上分析,太钢不锈、山西焦煤股价已反弹至近10年的高位区。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持有者应该坚决用倒金字塔逢高梯次减仓!并且只出不进,直至清仓。
大宗商品价格已高
估值压力逐步显现
山西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麻文宇认为,发改委宣布无限期暂停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以及碳中和产能置换因素是导致近期国内煤炭和钢铁价格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目前黑色系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历史高位,短期受基本面和消息面刺激仍有一定上行动力,但估值压力或将逐步显现,板块未来不确定性加大,性价比较前期有所下降,建议关注龙头受益股,并适度降低仓位,锁定前期利润。
5月1日至5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尽管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138.88%,但仍低于假期前的市场预期,麻文宇认为其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导致“五一”假期回家需求释放,从而造成车票和机票紧俏现象,一定程度影响出游;二是本次假期酒店价格显著高于往年,导致出游成本大幅提高,一定程度压制了出游需求;三是因为国内疫情防控并未完全放开,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出游人次。
市场方面,上周两市呈震荡向上,周度成交量有所回升,消费题材和顺周期题材轮番表现。麻文宇认为,短期指数仍是横盘震荡走势,前期快速上涨的医药和休闲服务板块调整幅度或将逐步收窄,行业轮动还是以消费和周期题材交替表现为主,相关板块有望继续呈现震荡向上走势。近期在业绩逐步披露、流动性整体温和的背景下,短期的预期偏离影响将逐步消退。往后看,市场主要焦点在基本面的提升与流动性预期收紧的赛跑。中期来看,在宏观经济维持高景气的背景下,两市盈利增速预期将继续抬升,消费和顺周期或将成为未来一到两个季度的行情主线。建议投资者继续关注基本面良好、拥有中长期逻辑的高盈利确定性标的。
麻文宇建议关注有色板块和医药板块。可继续关注受益于仿制药产能替代逻辑的创新药子板块医药生物板块。整体来看,当前行业景气度较高,行业集中度强,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可继续关注板块龙头标的。中长期来看,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三个方向。消费板块:休闲服务、医药。顺周期板块:钢铁、机械、化工等。长期优质赛道:碳中和、科技类、新基建。
理性看待市场调整
关注大宗商品板块
“‘五一’后第一周,A股市场只有两个交易日。几大指数均未出现大家希望的开门红,而以下跌报收。前期领涨的创业板指数在这两个交易日下跌幅度为5.85%,创今年以来连续两日第二大跌幅。”海通证券山西分公司投资顾问周靖斌分析认为,近期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由占指数权重较大的生物医药、食品饮料以及科技类股票大幅杀跌所致。科技和食品饮料板块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全球通胀预期升温,未来市场流动性趋于中性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偏好程度下降,资金流向安全边际更高、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业绩形成支撑的钢铁、煤炭、有色等周期性板块。
从今年3月初开始,A股指数进入相对稳定的横盘整理期,虽然近期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上证指数也并未跌穿3370点的支撑位。从基本面上来说,来自Wind数据,2021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4.17万亿元,同比增长30.6%;合计实现净利润12881亿元,同比增长53.3%。剔除2020年一季度疫情影响下的低基数,如果以2019年一季度作为比较基准,按照可比口径计算两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速,可以看到A股的利润增速仍然表现十分强劲,A股基本面本身正处于上行周期中。从流动性角度看,近期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一直维持在2%附近。价格稳定就说明流动性不松不紧。符合央行年初货币政策“不急转弯”的政策执行效果。所以,无论从技术面还是基本面,A股市场近期继续大幅探底的概率不大,投资者大可不必对近期市场有太大的悲观情绪。
对于后市操作,周靖斌认为,经济复苏期,通胀预期升温,更多应关注强周期板块的机会。尤其应关注大宗商品近期涨幅居前的品种板块。以钢铁板块为例,2016年、2017年钢铁行业在当时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影响下行业平均估值达到30倍左右的水平,相较目前行业整体16倍左右的估值水平,从估值情况看行业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钢铁板块“五一”后逆势上涨也印证了其基本面方面的强劲。另外铜、铝、豆粕、铁矿石等品种近期表现也较为强势,可重点关注相关板块受益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场外资金较为谨慎
市场静待趋势明朗
“近期市场连续多日在3400点周围波动,逐步形成箱体震荡,盘中波动幅度较大,量能上周虽有所放大,但谨慎态势依然明显。”东海证券山西分公司投资顾问药利民认为,抱团蓝筹股一直处于回调状态,大大降低了多方的动力,同时加大了市场投资者对后势的担忧。从经济面上看,中国虽保持稳定增长,但外围不确定因素较多,各种利空因素的影响,使得场外资金较为谨慎。场内存量资金一直保持短线思维,题材股的轮动就是最好的证明。上周周期类品种虽有所异动,但在拉升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抛盘涌现,未有效带动做多动力。因此指数长时间保持震荡态势,盘中虽有上冲之意,但积蓄力量较弱未能达到预想目标。中小创指数的连续回落是一种风险的预示,因为题材股一直是短线资金的关注重点,此类品种若持续低迷,则说明市场参与意愿严重低迷。这对于市场将会是最大的利空。
盘面上看,近期指数或个股经常出现高开低走,虽然量有所放大,但强势难以维持。这就说明每次反弹拉高都会受到抛压,虽说盘中有买盘显现,但并没有形成合力。这也是资金对于后市较为悲观所致。近期市场出现的情况是,追高套牢的在等待解套;盘中追涨杀跌的短线资金由于操作难度加大已经减少操作频率;唯有一些资金提前介入的滞涨类品种在存量资金博弈下有所异动,但也仅是存量筹码高抛低吸摊低成本所致。总的来说,近期市场非常沉闷,暴涨暴跌概率较低,趋势的转变需要主流板块的出现和持续。所以,投资者应减少操作,切忌追涨杀跌,静待趋势的明朗。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关注抗通胀的板块
“‘五一’期间,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再次上演大幅上涨的行情。不同于春节假期,本次A股周期股主要的上涨动力和逻辑,除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外,同时还叠加了碳中和等因素。”省城某私募基金赵经理告诉记者,周期即经济的周期,决定周期类大宗商品价格最根本的因素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因为都以美元定价,美元指数对大宗商品价格也有一定影响(美元跌价格涨)。供给方面由于全球疫情尚未完全解决,产能不能快速恢复。而需求方面,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疫苗接种的全面展开,瞬间需求提升的速度远远大于供给产出,造成阶段性的供需错配,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在春节过后,资本市场对于周期商品价格是否能够持续上涨有一定怀疑,毕竟一旦商品价格超出一定限度,可能引发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抑制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可以看到,美国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确实在3月左右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代表资本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克星。其实市场是在交易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在交易全球流动性何时收紧,怎样的速度收紧。
近期,货币继续宽松的预期推升美国股市创历史新高。而我国碳中和方面的政策预期依旧强烈,碳排放大户的减排,带来的产能收缩,是支撑A股周期股上涨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市场的逻辑是碳中和相关的政策会变相造成再一次供给侧改革。
以上分析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逻辑。投资者只需关注以下几点即可大概知晓周期股行情的发展脉络: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确定见顶前,周期股都有交易机会。而复苏的见顶,一般表现为经济增速同比不再高增长,以及PMI指数回落。二是美联储目前依旧认为就业市场没有恢复,所以不会收紧货币政策。因此周期股股价目前不会有较大压力。三是我国碳中和政策是否切实减少相应大宗商品价格的产能。在周期股股价普遍大幅上涨时,一些其他抗通胀的板块也可以适当关注。
本报记者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