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山西:走出易地扶贫搬迁的特色脱贫之路

  “‘十三五’期间,我省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2万,同步搬迁11万人,总搬迁人口47.2万,总规模排全国第九位。全省共建设集中安置区1122个,安置住房17.5万套,总面积1074.2万平米,总投资约250亿元。”5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省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会上获悉。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山西易地扶贫搬迁47.2万人,多次受到国务院表彰。全省整体搬迁深度贫困自然村3365个,目前旧房腾退拆除和复垦复绿工作已经结束,符合条件的旧房腾退拆除率和复垦复绿率均达到100%,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两场战役。
  那么,山西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是怎样走出易地扶贫搬迁的特色脱贫之路呢?

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

  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省,著名革命老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山西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117个县(市、区)中,有36个国定贫困县,22个省定贫困县。
  “201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高位推动、持续发力。”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宏说,“省扶贫办与省发改委共同牵头,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民政厅等有关部门,与11个市83个项目县一道,蹚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
  记者了解到,2020年,国家发改委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评估核查验收,山西安置住房质量安全、搬迁群众就学就医条件、搬迁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和满意度均达到100%。
  “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脱离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庄窝铺,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马双喜说,“全省33.44万人集中安置到城镇,城镇安置率达到71%,极大推进了城镇化进程。集中安置点靠近城镇中心区、工业农业园区和美丽乡村特色景区,有力促进了产城双向融合,实现了新型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的双提升。”
  “最亮的工程就是坚持‘六环联动’,推进整村搬迁。”马双喜说。

“六环联动”整村搬迁解深度贫困难题

  “解决深度贫困要有深度举措。”张玉宏说,“最具代表性的‘六环联动’整村搬迁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问题,具体体现在精准识别搬迁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六个方面。”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推进中,从起步处于全国相对靠后的位次,综合运用了现场推动、通报推动、案例推动、督导推动四个推动,走到全国前列。
  在工作布局上,突出三管齐下:扭住产业就业这个重点。捆绑使用好各类扶持政策,落实好五个优先。关注老年搬迁群体这个焦点。落实大病慢性病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临时救助、残疾人补助等政策,构建政府关心、社会爱心、子女孝心联动保障模式。克拆除复垦这个难点。出台拆除复垦奖补政策,保障搬迁农户合法权益。逐户落实搬迁安置与旧房拆除双签协议,努力做到贫困群众利益最大化。
  记者获悉,全省共拆除旧房13万套,复垦复绿8.47万亩,基本实现应拆尽拆、应复垦尽复垦。让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形成整村搬迁和风貌管控两大特色亮点。

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得最大实惠

  “一套75平方米的安置住房,个人最多出1万元,市场价值至少20多万元。”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武耀文说,“从搬迁安置新区来讲,易地扶贫搬迁给贫困群众直接带来财产性收益。”
  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共发证11.5万套,提前半年完成“应登尽登”任务。在全国率先拿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的“山西方案”。
  “截至2020年底,全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易地交易达到7.82万亩,交易金额147.25亿元,‘真金白银’直接让利于贫困地区。”武耀文说。
  他表示,从迁出旧村看,资源利用的重点是旧宅基地拆除复垦,工作好坏直接决定着搬迁群众能否及时入住。为此,全省专门安排了拆除复垦专项奖补资金,人均补助1.5万元鼓励早腾早拆、自行复垦,并纳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考核督导重点内容,定期督办通报,现场推进、专项督导。

本报记者欧志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5-12期

  • 第2021-05-11期

  • 第2021-05-10期

  • 第2021-05-09期

  • 第2021-05-08期

  • 第2021-05-07期

  • 第2021-05-01期

  • 第2021-04-30期

  • 第2021-04-29期

  • 第2021-04-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