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嘉兴南湖,一艘红船由此扬帆启航,历经百年风雨路,我今天要讲的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5月13日下午,迎泽区迎泽街道南内环街二社区“小院党课”开讲。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积极响应关于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迎泽区开展了百年党史“小院党课”系列活动,让党课宣讲走进小院,扎根基层,接地气、入民心。
楼院共学,一个都不能少
“社区小院,党旗飘扬,学习党史。耄耋党员,手捧史笈;凝神专注,百般豪情。”这是一位退休党员吴镝作的诗,用词铿锵有力,对“小院党课”高度赞扬。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迎泽街道南内环街二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特色,第一时间筹划部署“小院党课”特色宣讲,将退休党员按楼院所在地划分,以院为组,成立企业退休党员党小组并推选小组长。
同时,开设“小院党课”,带“党课”进楼院,让每一名党员“不缺课”、“不漏课”。社区党总支还针对年老体弱、出门不便的党员,亲自送“学”上门,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推行近邻党建工作,小区党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一些退休老党员,主动要求参与党史宣讲。”南内环街二社区党支部副主任介绍,小区设置了党史专栏,举办“小院党课”,居民一边看一边听,直观感受党的百年征程,纷纷表示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小院党课”吹动了各楼院学党史的春风,在社区党员群众中掀起知党、爱党、跟党走的学习热潮,让党史学习飞入寻常百姓家,“传”进千家万户,创新党课宣讲新模式,把生动的党课搬到了居民“家门口”,让浓浓情怀充盈在温馨庭院中。
党民同心,激活一池春水
“我是一名有着近四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我们要把这样的红色基因一直传承下去。”“我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大学时就是一名中共党员。毕业后一直坚守着入党初心,在工作岗位上踏实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我是一名去年刚入党的预备党员。”……在“小院党课”上,党员凭借着自己积累的知识,为社区居民讲解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让在场的社区干部接受了一次厚重的党史教育。
南内环街二社区的“小院党课”将辖区居民及国企近400名退休党员联合起来,打造了“线上+线下”同步学的创新学习模式。以手机微信群为载体,开辟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实现“灌输式”向“互动式”学习的转变,打通党史学习教育的“神经末梢”。
社区党员每日将“党史百年天天读”等内容实时转发至微信群,实现党史学习一键随看、一点即学,大大提高了学习教育的趣味性和渗透力。在“小院党课”课堂之外,党员群众纷纷利用碎片时间开展“微发言”,交流“微体会”、“微心得”。聊天中,党员赵红林将党史雕刻于瓷板上,他说这样的形式有意思,容易入心。
在迎泽区,“小院党课”以小区为单元,党支部牵头组织,并在小区公开党课安排计划,引导离退休老党员、参战老兵、在职党员、热心居民担任党史志愿讲解员,通过分享红色故事、党史经典诵读、党史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身边人结合身边事讲党史,让“小院党课”更加入脑入心,在整个社区营造了比、学、赶、帮、研的良好学习氛围,激活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一池春水。
学以践行,汇聚满园春色
“活动将党课从会议室搬到庭院,非常接地气。党课理论性、故事性都很强,听后让人深感振奋。作为一名社工,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更加努力地拼搏奋斗。”南内环街二社区社工张丽对记者说道。
为解决基层党员党史学习教育集中难、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果不突出等问题,迎泽区以“小院党课”为载体,按照“红色庭院”的标准,选取党员中心户、老党员家的庭院作为学习阵地。迎泽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介绍:“小院党课”就像是流动的党员之家,促使党员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是我们学党史、办实事、悟思想、开新局的一种创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南内环街二社区用“先锋”引路、以“模范”带头,创设“党员之星岗”,成立“党员突击队”,组建“先锋服务队”,不断壮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干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律师、民警、教师、家庭医生等专业人才的资源优势,把民生事项放在心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努力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下一步,南内环街二社区还将继续开展“小院党课”系列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坚定初心使命,深化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让基层党建充满力量、饱含温度,释放更多为民服务的正能量,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
本报记者姚凡 通讯员兰杰 韩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