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政策措施纷纷落地——

灵活就业风生水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政策服务供给,拓宽就业新渠道,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从国家到省市乃至县里,以及金融机构,都纷纷出台措施,支持灵活就业。
  太原市5月13日起正式施行《太原市若干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措施》。该措施鼓励劳动者“零成本”“低成本”创办小规模经济实体,从事个体经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10类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平台就业人员购置生产经营必需工具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30万元。
  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内以每户每年144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根据带动就业人数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不超过1000元,总计金额不超过3000元。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先行申领补贴资金的50%。
  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照不超过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3,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期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推动网络零售、交通出行、线上教育培训等行业发展是促进灵活就业的重要手段。记者采访发现,全国各地都在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造岗位,降低入网门槛,减免注册、加盟、运营等服务费用。培育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共享用工和灵活用工平台,提供融合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岗位推荐等多元化免费服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准入许可的办理效率。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字经济融合应用,对数字化好、引领作用较强的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支持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产业、新业态增强就业吸纳能力提供支撑。鼓励城市旅游文化街区结合本县(市、区)文化特色,合理规划开放夜市。鼓励A级旅游景区开设绿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专区,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群体创新创业。
  同时,各部门也密切跟踪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和职业活动新变化,更新职业分类、制定新职业标准、推出新职业培训课程。将国家公布的技能类新职业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工种范围,支持各类院校、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大力开展养老、托幼、家政、餐饮、维修、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职业技能培训。将有创业意愿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和资源,组织开展店铺开办、市场分析、互联网营销、经营策略等创业培训,提高电商从业者、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农民等创业人员电商应用能力,促进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稿件由本报记者李若男采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5-18期

  • 第2021-05-17期

  • 第2021-05-16期

  • 第2021-05-15期

  • 第2021-05-14期

  • 第2021-05-13期

  • 第2021-05-12期

  • 第2021-05-11期

  • 第2021-05-10期

  • 第2021-05-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