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雪糕“出圈”,无论是在品牌价值的塑造方面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都应当且值得鼓励。但当价格之“贵”喧宾夺主时,雪糕也就变了“味”。这个味既是味道的味,也是品味的味。
说到底,在这场精准的营销之下,雪糕早已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食物,反而被赋予了太多的社交属性:拍照好看,发朋友圈有“流量”,别人吃我也吃才有面子……当这种属性被商家所发觉,网红化就成了这种社交属性的最好表现窗口,连同价值判断、消费导向以及文化认知,均淹没在了这种“愿打与愿挨”的交易之中。自然而然地,网红的“打法”“玩法”正在颠覆雪糕江湖。奇怪的口味、黑暗的搭配,配上天价的噱头,以及铺天盖地的营销,雪糕成为互联网思维下商家差异化“肉搏”的呈现。与其说这轮“韭菜”是被雪糕收割的,倒不如说是商家捏准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雪糕越来越贵,可关联的快乐却越来越少。是网红,就难免有翻车的时候,如今风头无二的钟薛高就曾爆出过虚假宣传的丑闻。而去年爆火的双黄蛋雪糕“多次抽检不合格”的新闻,也让它“过气”之后的处境雪上加霜。
感叹雪糕价格一路走高之余,许多人仍然怀念那些平价雪糕。为什么?因为那些陪大家度过漫长夏天的小布丁、苦咖啡、香芋、甜筒火炬杯里,藏着高价雪糕没办法给予的简单和快乐。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