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今年以来,该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要求,紧紧扭住“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全力打造“一极一核三带四强县”,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坚决打好打赢转型发展攻坚战,在全县形成了大抓项目、大干快上、争先进位的热潮,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3%;项目建设综合排名全市第四,各项经济指标处于全市第一方阵……一组组数字见证着夏县步履坚定的奋进足迹,记录着夏县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
凝心聚力上项目
该县立足当前实际,结合全县战略部署和总体布局,倡树“以项目论英雄、凭招商比能力、从落地看作风”的鲜明导向,号召全县上下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迅速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以敢胜、必胜、勇胜的胆识和气魄,定思路、定目标、定措施。
一是“四库”管理抓项目。谋划总投资3062亿元的887个项目,今年实施总投资260亿元114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8.35亿元。其中省级重点项目8个,市级“1311”重大工程项目14个,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在同类区域中位列第一。重点项目的高效推进为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优化机制抓项目。全力以赴抓前期,组织实施前期手续集中办理、围绕项目各项审批手续做好前期工作,利用夏县政务服务网做到底子纸料共享,避免多次提供材料,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针对重大项目,组建项目前期工作小组,积极为企业办理项目备案立项等手续,组织各经济主管部门深入企业协调处理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统筹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抓投资稳增长“双20集中攻坚”等专项行动,加速了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三是强化考核抓项目。健全完善《项目建设综合考核办法》,采取严格责任、严格督查、严肃问责的工作机制,坚持明细责任、清单管理、调度推进、考核奖惩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县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将项目前期、项目争取、项目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一名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身上,实行“日调度、周督查、月通报、季考评”四项制度和“红黑榜”通报考核机制,把抓项目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干部调整使用相挂钩。截至目前,全县新建项目71个,开工率达47.89%;其中产业类项目29个,总投资21.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和固投工作的扎实开展。
全力以赴抓招商
该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以重任在肩的使命担当招引重大项目,主动出击引项目。强化“拼命、真诚、争取、达成”意识,走出家门请客商,主动上门见客商,广泛宣传引客商,精准服务留客商,哪怕“十谈一次成”,也要“百谈不嫌烦”,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百分之百的努力。
一是完善机制强保障。完善大招引的激励体系,突出“干多干少不一样”,形成考核、奖励、鞭策的工作闭环;建设大招引的人才体系,把最合适、最优秀、最精干的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建设一支来之能战、战之即胜的招商铁军;形成大招引的宣传体系,全面构筑“政府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推动”的招商大声势。建立“四三五三”招商机制,“四情”带着感情、投入热情、付出真情、满怀激情抓招商,“三端”强化前端、中端、末端抓招商,“五群”紧盯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五群”抓招商,“三个手段”即考核通报、登台亮相、奖优惩劣,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发展动能。
二是主动出击抢先机。该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引进投资5.7亿元的浙江玉环两家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均在两个月以内,跑出了“夏县加速度”。举办“运才兴运”夏县长三角招商引资暨产业对接恳谈会,分别与玉环泽民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3.1亿元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项目,与玉环广富不锈钢制品厂签订了投资2.6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铜制品及不锈钢制品加工项目,与玉环宇杭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8亿元的汽车橡胶制品配件加工制造项目,与玉环华阳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3亿元的汽车高端制动器及火花塞加工制造项目,与湖北精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3亿元的夏县精密汽车配件加工制造项目,与玉环全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8亿元的汽车高端制动器及火花塞加工制造项目,项目签约额共计17.3亿元。高水平开放不断引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该县竞争新优势。
三是创新思路求突破。该县坚持盯住龙头项目,理清链条重要节点,完善配套设施,一张蓝图绘到底,特别是标准化厂房建设,今年计划投资3.84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实现“拎包入住”,其中9万平方米用于汽配企业进驻,3万平方米用于4家电子企业进驻。今年以来,开展招商活动15次,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77.4亿元,完成市下达全年181亿元任务的98%;开工项目9个,开工率达60%。打造内陆地区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新高地实现了新突破。
转型发展强产业
该县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承载的发展思路,重点推进“十大标志性、牵引性工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工业崛起加速推进。该县坚持工业强县方略不动摇,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做好“四字”功课,即在“稳、竞、进、好”字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要抓手,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占地1.8万亩的“六新”集聚区,谋划项目260亿元,投资3.2亿元的畅达科技交通设备制造项目成功落地。盘活水头工业园等闲置土地900余亩,实施“九通一平”工程;总投资42.81亿元的18个工业项目全面开工。宇达文化、运力化工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牧原农牧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认证,安瑞风机技术研究院被评为全省工信领域首批产学研新型机构,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
二是现代农业提档升级。该县大力推动全程农事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并结合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都市农业,建造了夏鲜蔬菜产业园、供港蔬菜基地、夏乐西瓜、夏鲜蔬菜、埝掌花椒、泗交茶叶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特优”战略,持续抓好“七大农产品基地”建设,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42个,西瓜、葡萄、板栗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泗交黑木耳”获评全省首批功能农产品品牌,“夏县西瓜”被评为“运城城市名片”。
三是文旅产业强势突破。该县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文化优势,采取定点突破、多向发力,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一名人一馆、一典故一馆,乡村休闲游、红色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集中打好“黄河、嫘祖、夏禹、卫夫人”等八张牌,总投资99.19亿元的9个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110.42亿元的25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全面实施。司马温公祠和堆云洞、瑶台山成功创建国家4A和3A级景区。墙下关帝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单位达到10个。王家河村等11个村被评为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中国影像方志夏县篇》在央视频道播出,荣获全国首批百强文化名县、最美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名县等称号。
聚焦“六最”优服务
该县牢牢把握新时代下营商环境新特征,以促进经济服务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优化工作作风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制定方案强化服务。以“减环节、优流程、降成本、提效率、进位次”为目标,制定《夏县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办法》,印发《夏县优质政务服务品牌实施方案》,立足服务“小窗口”,做好改革“大文章”,聚焦难点、堵点、痛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打造了高效便民优质的营商环境,着力提升企业和群众的便捷度、舒适度、满意度。
二是建立机制督促服务。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实行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重点考核办法,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夏县各责任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排位靠后的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充分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专业特长和实践优势,关注民营企业法制需求,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将“法治服务”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惠及更多的民营企业,推进民营企业法治工作常态化,提升营商环境满意度。
三是创新模式提升服务。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以“一窗式”集中受理为突破口,建立“统一收件、分类审批、统一出件”运行机制,全力打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服务新模式,182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91%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力打造夏县营商环境服务品牌。
贾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