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晋城6月27日讯(实习记者熊文爽 李京益 通讯员崔静)自开展创建现金服务示范县以来,人行沁水县支行通过示范标杆引领,从五方面入手,有效完善全县现金流通环境,提升现金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现金服务需求,着力推动普惠金融政策的贯彻落实。
提高现金服务示范县效能。该行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和民生导向,以精准宣传、精准服务、精准检测、精准保障为标准,构建了以县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为统筹,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力,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现金服务和管理网络,有效清除现金流转障碍,畅通流转通道,确保辖区现金安全、高效、和谐流通,全面提升现金服务示范县效能。
构建现金服务示范县推进机制。2019年初,该行成立了创建现金服务示范区领导组,制定印发了《沁水县现金服务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沁水县农村现金服务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在现金服务示范区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统一开展十项创建活动,推进现金服务“六统一”工作,督促各银行机构建立定点联系制度,选择重点现金使用商户,定期开展上门兑换小面额、残损币业务,通过网格化管理,密切与现金使用商户的联系,优化服务模式。
提升示范县内银行服务软实力。该行在辖内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46个营业网点、14个乡镇,分别悬挂“现金服务示范点”铭牌46个、“农村现金服务点”铭牌14个,制作“假币收缴、反宣币兑换处”等铭牌92块,持续加大传播力度;对辖内各银行业机构硬币清分机具调整布局,辖内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46个营业网点共配置纸币清分机43台,覆盖率达100%。
推行特色惠民现金服务。建立沁水县金融机构“创建现金服务示范县工作联系群”、微信调剂服务工作群,全面畅通现金服务需求信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导,实现现金业务的精准服务;对学校、公交公司等公共服务单位,推行现金服务“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对农村现金服务点等,及时关注不同时期现金需求,适时调整、灵活掌握,提高配送频率。
聚焦综合建设提升整体效应。组织现金服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反假、残损人民币兑换、新版人民币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利用网点电子屏、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人民币相关知识及假币相关知识;适时督导,查漏补缺,确保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人行沁水县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面开展现金服务示范县建设,人民币流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民币现金整洁度由2018年的80%提升到现在的95%;随着反假币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反假币活动的不断深入,社会公众反假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地区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有效提高,各银行网点10元、5元、1元面值人民币配备充足,农村地区小面额人民币兑换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