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市文瀛湖公园内,每天一大早,都会传出阵阵呐喊声。伴随着这些喊声的是十几个“练家子”在师傅的带领下,有模有样地在学习拳法。只见他们一个个神情专注,每个动作都有板有眼。而为首的师傅更是厉害,每次出拳仿佛都有千钧之力,招式衔接自然,浑然天成。
“我们的师傅来头可不小,他是大同高氏罗汉拳的第三代传人,已经习武六十多年了,国内国际许多比赛都获过奖。”其中一位弟子说。
师傅名叫辛高源,今年已经73岁的他,因为常年习武,依旧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自幼受父亲影响,在十岁时,就拜高氏罗汉拳第二代传人昝永发为师,自此与罗汉拳结下了一生的情缘。
“大同高氏罗汉拳的祖师爷是清朝时候的高德亮和张占鳌两位名士,高德亮师出少林,张占鳌更是参加过戊戌变法运动,他们二位在大同生活期间传下了这一套拳法。”辛高源说。
高氏罗汉拳集擦、抓、拧、抖、戳为一体,时快时慢,积柔成刚,外三合和内三和相辅相成,多加修炼可以达到增强体内代谢功能、强身健体的效果。因为其入门较易,且学习效果显著,现在辛高源门下弟子已有上千人,遍布全国各地,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还有慕名而来的学习者。
“习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哪能收费呢?谁想学习就教谁,哪个人适合什么武术就教哪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就在公园里自己练,有看到想学习的就免费教大家,有许多弟子都是在这期间开始学习的,最多的时候有两百多人和我一起在公园里练拳,场面还挺壮观的。”提起这些过往,辛高源脸上也难掩自豪,“去年,在社会多方的帮助下,办了这间武馆,大家习武有了固定的场所,高氏罗汉拳也成功申请了大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这套拳法的未来应该会越来越好。”
谈及数十年如一日对高氏罗汉拳的保护与发扬,辛高源一直强调:“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这也是他一直在做这件事的动力。
“我一直认为自己有一种使命,那就是将传统武术文化发扬光大。”辛高源说。现在,辛高源和他的弟子们正在整理和研究大同乃至全国的武术套路,希望与罗汉拳融会贯通,以实现高氏罗汉拳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下一步,打算做一个罗汉拳的武术专辑,有书有视频,希望能为后人留下一些实际的资料吧。”辛高源说。据了解,下一步,他们还打算联合大同市云冈区文化馆推动非遗进校园,将一些简单的招式编成广播体操,在小学进行推广,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文化。
“高节虚心明德亮,张文习武独占鳌。”文武兼修、虚心高洁的武训醒目地挂在罗汉拳武馆的正堂之上,辛高源和他的弟子们秉承先辈遗志,辛苦钻研,努力保护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郭战军 李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