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社副社长(主持工作)吴登明为获奖者刘跃颁奖
获奖者刘跃接受专访
山西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孟庆伟为获奖者梁耀军颁奖
获奖者梁耀军接受专访
获奖者冯钢接受专访
山西经济日报社副社长(主持工作)吴登明为获奖者冯钢颁奖
编者按
近日,在第34届(2020)山西十大经济新闻暨转型发展蹚新路典范评选活动颁奖盛典上,30位获奖企业代表及20位获奖人物做客我报新闻会客厅,接受记者专访并发表获奖感言。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专栏《新闻会客厅——转型发展蹚新路典范评选活动获奖者说》,陆续刊发。首期和大家见面的是获得“创新驱动新锐人物”奖项的山西喜跃发公司董事长刘跃、山西风行测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耀军、山西坦途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钢。
同时,本报新媒体平台采用视频形式对获奖者接受采访的全过程予以全域推送,广大读者可以扫描左方的二维码观看详情。
山西喜跃发集团董事长刘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很荣幸获得“创新驱动新锐人物”这个奖项,感谢活动组委会对我及我们公司的认可!
能获得这个奖项,得益于公司上下多年的努力。我小的时候日子比较清苦,幸运的是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党的好政策给了我发展的机会。
高中毕业后,我白手起家,先后卖过豆腐、烧过石灰、搞过运输……1984年,我创建喜跃发公司。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一家以道路材料研发及生产、道路新建、养护、再生全产业链为核心业务的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有员工900多人,下设24个子分公司、7大生产试验基地,拥有32项国家专利。从专利角度讲,公司既搞研发也搞生产,生产出来后再用到路上,全产业链是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
三十多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任何时候都要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我不管干什么,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社会的利益,其次考虑合作伙伴的利益、员工的利益,最后才考虑企业的收益。从公司成立到现在,我都是这样做的。
不管是办企业,还是做人,我认为诚信最重要。我曾有过一段经历,想和大家分享。早年间,我曾开过养猪场,由于一些不可预料的原因,亏了几百万元,但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信任。事后想来,当时虽然亏了钱,但“赚”到了信誉。有了信誉,后来的生意做起来就很容易了。
正是本着这样一种敢于“亏”的想法,多年来,公司发展得很不错,同行业民营企业里面,我们公司是做得不错的,主导全国1项行业标准、13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参与数十项各类标准制定,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在全国来说排名都靠前。
下一步,我的打算是公司上市。目前,我们的新材料企业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现在正筹备在A股上市。道路养护方面市场前景广阔,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有路的地方就需要养护维修,对道路进行全方位服务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路医生”“路保姆”“路管家”计划,正在有序推进,计划到2025年全国合作商家达到1000余家,每个地级市都有我们的“道路保姆”公司,产值突破100亿元。
我认为企业发展的灵魂永远是创新,一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的是为产品贴上条形码,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工地,做到全产业链可追踪、可溯源,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创新驱动新锐人物”这个奖项,让我更坚定了创新发展的信念,我愿意坚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未来,公司将不断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刘慧芳整理)
山西风行测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耀军:为推进能源革命贡献力量
我能获得“创新驱动新锐人物”奖项,首先感谢市场给予我公司发展的机会,其次感谢山西经济日报社搭建这个平台。
我创业比较早,山西风行测控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就成立了。企业能够赶上一个好时期与政策是分不开的,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政策出台之后,给我们这种有准备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我们目前有两项布局:第一是建设“虚拟电厂”,国家提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其参与电网建设的方式与传统的火力发电并不相同,我们将要打造一个基于协调控制技术、智能计量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虚拟电厂”;第二是积极配合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我们计划建设“区域电厂”,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是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认为灵魂是创新。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创新:思维创新、平台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是指企业创新发展的理念一定要超越市场,真正走在市场前列;平台创新是指一定要带好一支团队,没有平台的支撑,企业也不可能走远,同时也离不开团队的整合,我们同澳大利亚电改方面做得最好的团队合作,和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大学合作,培养技术人才,保证企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最好理解,风行测控既是高新企业又是“双软”企业,我们每年技术研发的投入在销售收入的占比都超过10%。
山西作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要抓住这个机会,需要具备三点要素:一是企业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在面向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应面向全球市场,着眼未来;二是企业要做到诚信,诚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没有信服力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三是企业一定要打造成平台型企业,认准人才的重要性,在企业平台上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前进的驱动核心,平台型企业要积极与资本市场接轨,快速提升企业内核管理水平。
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托能源大数据,进一步创新管理和营销模式,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美丽山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慧芳整理)
山西坦途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钢:肩负希望 永不言弃
非常感谢山西经济日报社提供这样一个平台,非常感谢组委会授予我“创新驱动新锐人物”这个奖项,让我及我的公司借此机会走进大众视野。
我是网剧《一往无前》、纪录片《永恒的守护》的导演,我们的微电影《新路》在第三届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我个人比较擅长现代类、科幻类题材的拍摄。我从网剧《一往无前》开始被大家认可,这更坚定了我在影视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说起我的导演之路,要从一项新颖的现代运动——跑酷说起。我是国内最早一批跑酷运动员之一,也是国际PADI二级潜水员、高山滑雪(刻滑)运动员。当我有了创作的冲动时,我自己的这些真实经历在脑海中如同过电影一样,很清晰:跑酷时身体每个部位的爆发点、潜水时海底的清澈透明、高山滑雪时耳畔呼啸而过的风声……这些真实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所塑造的人物游刃有余。因为真实,所以很好地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我的影视作品被观众认可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电影艺术不是一个人的艺术,而是一群人的艺术,在我们实现艺术价值的过程中,需要许多人的努力,这条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喜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坚持的助推剂。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沉淀,不断去挖掘打磨我们的作品,一点一滴,积水成渊。
影视作品从提案、拍摄、剪辑、宣发,到最后成片、上线,离不开许多人的坚持和努力。当演员拍摄完和我拥抱的时候,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不易;剪辑老师彻夜工作,他们的坚持让我感动;作品上线后,有失误,有遗憾,这些对导演来说都是压力。因为我肩负着和我一起奋斗者的希望,永不言弃。
目前,我们正在尝试筹办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活动。年轻人这个群体是身体最活跃、思维最天马行空的一群人,他们热爱一些新的文化形式,同时又擅长展示自己。最近,我们举办了漫画影视展、cosplay展等活动,旨在为年轻人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尽情释放自己的风采。
当下这个时代,新奇的事物层出不穷,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新颖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文化并不矛盾。作为一个影视人,我会将山西深厚的文化融入到作品中,进而宣传山西传统文化。 (康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