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凝聚爆发力 提供硬支撑

  未来五年,是我省抢抓重塑性机遇,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关键时期。当谈及《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围绕哪些重点方向实现重大领域、细分领域的换道抢滩时,省工信厅投资与规划处处长李鑫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健全制度链,着力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要求和战略举措,聚焦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4大支柱型产业、5大支撑型产业、5大潜力型产业。
  做强做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半导体、大数据、碳基新材料等4类支柱型新兴产业。信创产业重点发展核心芯片、数据存储、计算机整机、外设等硬件体系,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紧密协同的软件体系,加快建设适配认证、测试验证、标准认定等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形成软硬件相互适配、云应用全面覆盖的新型信创产业格局,着力打造全国信创产业发展高地和信创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半导体产业完善材料-设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全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半导体材料基地,构建全国专用芯片和器件产业集聚区。大数据产业加强5G基站、大数据中心、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区和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先行区。碳基新材料产业重点突破超级电容、三代碳纤维、人造金刚石、石墨烯关键技术,打造晋东南、晋中、晋北碳基新材料集聚区,建设国家级碳基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加快发展光电、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等5类支撑型新兴产业。光电产业做强LED、光学镜头、相机模组等产品,加快形成半导体照明显示产业链和电子白板产业链,全力打造全球最大蓝宝石生产基地、LED背光源供应基地和高端照明灯具供应基地,建设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特殊钢、高性能镁铝合金、软磁材料等产品,打造国家级特种金属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为国家重大工程重大装备提供关键基础材料支撑。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加快推进整车研发、轮轴轮对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规模化,打造全国轨道交通关键部件、装备、系统运营核心产业基地。煤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技术与煤炭开采深度融合,打造国内最大、全球一流的煤机重要零部件与整机生产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资源综合利用“产用平衡”,建设朔州、长治、晋城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形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产品开发—服务提供”节能环保产业链,打造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全力培育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5类潜力型新兴产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基的聚酰胺、聚酯、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产品,形成生物基化学品、生物环保材料、生物医用材料3个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合成生物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光伏产业构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链条,打造全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和光伏制造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智能网联、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整车轻量化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加快建成全国性的智能网联大数据中心和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运营示范基地。通用航空产业构建研发、制造、应用、教育、会展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建设全国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试验示范基地。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新特药、药食同源产品,建设国家级绿色原料药生产基地。
  “规划立足我省重大战略,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定位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全国产业格局中的角色和地位,积极谋划实现‘六新’突破的方向和路径,确保为‘十四五’山西转型出雏型提供硬支撑。”李鑫表示。

本报记者王蕾采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7-18期

  • 第2021-07-17期

  • 第2021-07-16期

  • 第2021-07-15期

  • 第2021-07-14期

  • 第2021-07-13期

  • 第2021-07-12期

  • 第2021-07-11期

  • 第2021-07-10期

  • 第2021-07-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