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社区经济生根发芽 居民生活有滋有味

——大同市平城区第一家社区经济组织侧记

  • 大同市平城区民和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旗下超市员工为社区行动不便的居民上门送米面。本报记者杨晓明摄

  •   一元钱买一杯豆浆?而且这钱到最后还能用于自己小区活动?这么稀奇的事王勇第一次听说。
      8月9日清晨,王勇发现他所居住的大同市平城区开源街道民和社区里的菜篮子社区直营店里发起这么一项爱心募捐活动。居民只需要往募捐箱里投一元钱,就可以领到一大杯刚刚榨好的豆浆。而募捐来的所有款项都会在逢年过节时候购买米面油等慰问品,用以看望社区一些家庭困难的老人。
      “光靠募捐肯定是不够的,剩余的钱都会从我们直营店的盈利里出,包括一些重大节日我们都会在社区里举办一些惠民帮扶活动,费用也都是我们负责。”直营店店长仝仲凯介绍说。
      一个社区里的超市为何爱心值如此“爆棚”!这得益于平城区推动社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便民举措。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平城区本着“高位推动、顶层设计、创新求变、品牌示范”的原则,在推动“双百工程”实施过程中,以开源街道民和社区为突破点,成立了大同市第一家社区经济组织——民和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积极推动社区经济生根发芽,全面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们本着服务居民的理念开办了这家公司,通过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在推动社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和便利,现在已经有菜篮子直营店、乐雅轩餐厅、飞天手工创意坊、艺海围棋社等项目投入了运营。”公司负责人王琳介绍道。
      “价格便宜且对于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还会安排专人每天送货上门,尽最大的可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仝仲凯介绍。
      在打造便民工程的同时,公司还累计为社区45名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家住23号楼的齐慧霞已经在菜篮子直营店当收银员一年了,原本就没怎么上过学的她,以前为了照顾孩子根本无暇工作。
      “来这边以后,岗前店里对我进行了手把手的培训,让我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主妇’在家门口就有了赚钱的途径。我们店里的七八个员工情况也大多和我一样,这也算是‘共同富裕’吧!”齐慧霞开玩笑地跟记者说道。
      10元与8元的自助午餐、晚餐,花100元左右就可以给孩子报上围棋兴趣班,免费的手工课程班……服务公司正在给民和社区的居民提供越来越多的优惠与便利。
      “我们会逐渐将项目盈利更多地用来回馈居民与帮助社区建设,不但要做大同市首家,而且也有信心做到省内最好的社区经济组织。”王琳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杨晓明 实习生李晏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8-16期

    • 第2021-08-15期

    • 第2021-08-14期

    • 第2021-08-13期

    • 第2021-08-12期

    • 第2021-08-11期

    • 第2021-08-10期

    • 第2021-08-09期

    • 第2021-08-08期

    • 第2021-08-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