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老人,她给他们送去欢乐;病痛的老人,她给他们以抚慰;挨冻受饿的人,她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临终孤独的老人,她陪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二十五年来,数以千计的孤独老人在她这儿得到了亲如子女、情同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8月3日下午,“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团来到忻州市忻府区天伦松鹤养老中心,见到了她——忻州市人大代表、天伦松鹤养老中心主任张娟利。
大胆设想,开创忻州社会养老服务先河
1996年,运动员退役的张娟利开始做起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城市低保、扶贫帮困、社区建设、婚丧嫁娶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权益保障等各项工作。原以为,自己会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下去,却不曾预料一次难忘的经历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那是一次春节慰问,我和同事去探望五保户梁三虎,几经敲门却始终无人应答,破门而入后的惨状至今让人记忆深刻,破败的家中炉火早已熄灭,就连灶台上的水都已结冰,赤身裸体的老人爬在地上,没有人知道老人什么时候离开人世的。”说起当时的情形,张娟利眼里满是泪水,“我寝食难安,苦苦思索,自己该为这些人做些什么?”
“办敬老院!说办就办!”一个大胆的设想,开启了张娟利新的人生奋斗的征程。1996年单凭着一个热忱的设想,她利用企业的闲置房屋,靠着政府每人每月5元的生活补贴,建立了忻州唯一一家集中供养的敬老院。当时,规模很小,只有9名五保户,但是大家对敬老院成绩的肯定,让她暗暗下定决心,要闯出一番天地,为老人谋福祉!
随着2003年民政部“星光计划”的启动,敬老院开始成立养老中心,将其规模扩大,并接纳社会老人。2003年3月,敬老院正式更名为天伦松鹤养老中心。如今的养老中心占地4725平方米,建筑面积6648平方米,床位230张,已经成功跻身全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前列。
医养结合,不断提高入住老人生活质量
随着老人入住量的增加,看病难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入住老人几乎全部是老病号,有些老人因为急症发作,无法获得及时救治而在养老中心去世。”张娟利说,这样残酷的现实与自己的想法形成差距,于是她下定决心开办医院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方便老人享受医疗服务。
2012年6月份,张娟利开办了附属忻州康复护理医院。医院成立当年,老人的死亡率下降了69%。
大同平旺煤矿共产党员老劳模卢瑞牛无儿无女,靠在太原工作的外甥照顾,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送到养老中心,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老人去世之后,张娟利为老人擦身、穿衣、入殓,使这位老劳模安详地离开人世。
张富兰是一位外地老人,在忻州举目无亲,来了养老中心以后,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使老人有好心情,张娟利组织给她过生日,给老人买新衣服,老人工资当时只有510元,昂贵的药费使老人望“药”莫及,张娟利拿出自己和爱人的医保卡给老人买药。3年中,每隔两天一次的透析,张娟利做到了风雨无阻。老人在临终前含着热泪对张娟利说:“如果有来世,你当妈妈我当女儿,好好孝敬你、好好报答你……”
积极履职,把社会责任担肩上
2016年,张娟利当选忻州市人大代表后,积极履职。在深入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后,她发现忻州地区许多贫困户贫困的原因是没有一技之长。张娟利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于是她又开办了专业的护理培训学校,使养老中心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承接了忻州市卫健委、人社局的“山西护工”培训任务,两年培训养老护理员1680人,合格率达到了97%,就业率达到了23%。另外,她还参与了“忻州护工”地方标准的制定,老年人能力评估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构建起1+N养老服务项目,延长了养老服务产业链……
作为人大代表,张娟利还在持续关注、解决社区居民的养老问题,并决定在今年的忻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关于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建议》。
本报记者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