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山西: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8月31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发布会,也是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专场发布会,专题介绍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全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成就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以党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努力探索卫生健康改革发展山西路径,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全省卫生健康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医疗卫生体系提质扩容,显著提升全省健康服务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医疗高峰建设,一手抓基层网底巩固,构建起横向到边百花齐放、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整体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表示。
  我省相继启动实施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百千万人才工程、“136”兴医工程、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中医药强省战略,10个领军临床专科新建院士工作站8个、卓越医学团队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引进一流前沿技术160余项,受益患者达60余万人次。成功申报并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3个,占国家已批复项目总数的12%。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服务业拓展、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全面发力,4所三甲中医院跻身全国中医特色优势与科技影响力百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增至189个。
  “近5年,累计培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25万余人次,柔性引进院士专家30名。”冯立忠表示,我省启动实施“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和百名博士引进计划效果显著,同时,持续推进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全省每千人口床位和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由2012年4.58张、2.42人增加至6.4张、3.12人,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深化医改持续发力,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率先在全国推行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基础。”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廉月胜表示,117个县级医疗集团全部实行“六统一”管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的“山西路径”越走越宽广,全省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的卫生健康服务。
  据介绍,我省在太原、大同、运城建立了3个国家级城市医联体试点。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206种药品、27种低值耗材和6种高值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全省人民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和红利。
  为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程,我省深入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和“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7种,救治大病贫困群众34.83万人次,贫困人口综合报销比例达90%左右,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农村居民签约率稳定在5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0%,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由10大类增加到30大类,人均补助标准由2012年25元提高到2021年79元,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3年36.5%降至2020年31.31%,城乡居民看病就医负担逐步减轻。
  “我们着眼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大力提升‘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廉月胜表示,全省93.7%的三级综合医院、69.7%的二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89.6%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建立医养结合机构108所,在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53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38个。在43个县(区)、268所托育机构分别试点开展指导家庭科学照护婴幼儿、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为全省群众提供了贴心式的养老托育普惠服务。

“健康山西”在行动,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我们启动实施了健康中国·山西行动16项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实现全覆盖。”冯立忠介绍,全面开展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季活动,累计创建9个国家卫生城市、40个国家卫生县城、37个国家卫生乡镇。
  全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环境同防”的工作方针,始终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省一盘棋、上下齐发力,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性成果,筑牢了“山西防线”,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带动传染病抵御能力全面提升。
  “我们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已接种5040.9万剂次,在全省初步建立预防新冠肺炎的免疫屏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阴彦祥介绍。
  在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我省还统筹做好了其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全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人数较2012年下降36.66%,发病率下降38.97%,死亡人数下降17.54%,死亡率下降20.55%。先后快速有效、规范处置除新冠肺炎外其它传染病聚集性疫情80起,均未造成扩散蔓延。如期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继续保持人间鼠疫零报告。
  “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4个、省级示范区29个,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冯立忠表示,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3年15.97/10万下降到2020年10.6/10万(全国16.9/10万)、婴儿死亡率由7.57‰下降到4.18‰(全国5.4‰),人均预期寿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下一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改,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为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冯立忠说。

本报记者王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8-31期

  • 第2021-08-30期

  • 第2021-08-29期

  • 第2021-08-28期

  • 第2021-08-27期

  • 第2021-08-26期

  • 第2021-08-25期

  • 第2021-08-24期

  • 第2021-08-23期

  • 第2021-08-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