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十三场发布会,介绍了全省文化和旅游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的相关情况——

山西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月9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十三场发布会,省文旅厅厅长王爱琴介绍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全省文化和旅游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全省文旅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方位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艺创作繁荣兴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明显。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设施配套持续改善,文化和旅游业赋能小康社会建设的效用突出,书写了一份抢眼的“文旅答卷”。

发挥行业优势
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文化“扶智”“扶志”优势,省文旅厅将助力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纳入整体工作布局,以优秀文化产品引导群众立志脱贫,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017年以来,省文旅厅每年开展“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活动,目前已演出6万余场,惠及观众达数千万人次。在全省设立了25家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助力贫困村农民就业增收,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文旅力量。
  另外,省文旅厅发挥旅游在扶贫领域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推动乡村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全方位打造乡村文旅标杆、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持续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等举措,以及出台《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价》和《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基本要求与评价》等地方标准,制定实施《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工作方案(2018-2020)》和《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十项措施》,培育出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评定“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336家,成为全省精准扶贫的典范。
  2016年以来,全省通过旅游扶贫带动18.12万人脱贫,带动脱贫率约8.22%,旅游扶贫作用明显。

丰富产品供给
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全省文旅系统积极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推出了一批优秀艺术精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艺术创作精品方面,晋剧《于成龙》、音乐剧《火花》、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等3部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扶持工程,《吕梁英雄传》《太行娘亲》等一批优秀剧目获得国家级大奖;舞蹈史诗《黄河》、上党梆子《申纪兰》《沁岭花开》、晋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剧目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或重点主题创作计划,舞蹈史诗《天下大同》、京剧《文明太后》、晋剧《傅山进京》等9部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国家重点创作或展演项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在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面,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年均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万场次,打造了一批群众文化服务品牌,培育了一批服务基层的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了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了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
  与此同时,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21项,保护单位182个,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创建9个国家级、4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长治、朔州、晋中、晋城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截至2019年,全省累计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352.73亿元,年均增长9.54%,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8%。

新业态不断涌现
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将我省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近年来,省文旅厅遵循“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在提升景区吸引力、培育市场主体、创新旅游业态、打造文旅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不俗的成绩。
  在持续推动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深挖文化内涵、丰富产品业态的基础上,强力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旅游产业格局得到重塑性优化。尤其是“旅游+”“+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不断涌现,一批新业态成为国家旅游示范基地(区),山西成为第8个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洪洞、阳城、平遥等7个县(市、区)被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3个一号旅游公路4087公里,投入运营3个“0KM”标志文化驿站。越来越多的文旅项目成为我省文化旅游的新地标、新品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动能。
  “十三五”期间,我省共实现旅游收入27283.03亿元,年均增长24%(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未列入平均增幅计算)。
  接下来,我省将重点围绕以龙头牵引促提质、以优化配套丰业态、以文旅融合添动能、以招商引资促倍增、以创优环境激活力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凸显文旅产业在我省经济格局中的作用。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09期

  • 第2021-09-08期

  • 第2021-09-07期

  • 第2021-09-06期

  • 第2021-09-05期

  • 第2021-09-04期

  • 第2021-09-03期

  • 第2021-09-02期

  • 第2021-09-01期

  • 第2021-08-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