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车都是好东西啊,看看它们,想想以前,仿佛回到这一辆辆老车曾经‘走过’的那个年代!”近日,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正阳街上的太原老车文化博物馆里人头攒动,来自长治的游客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太原老车文化博物馆展馆面积为6500平方米,共展出350辆老车,分为八个展区,分别是金戈铁马、流金岁月、农耕世家、火红年代、浴火重生、异域风情、茶马古道、蒸汽时代。
该馆负责人介绍说,老车文化博物馆以老车为载体,集经典收藏、学术研讨、观光旅游、科普宣传、模拟体验及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旨在为广大游客和爱好者提供鉴赏交流的平台。
在馆内,记者边走边看,一辆老车就是一段历史,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过往。其中,让记者最有感触的是,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的拖拉机赫然在列。据了解,1959年,在“淬铁成钢”的精神带动下,这台拖拉机正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开”到了第三套人民币上,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拖拉机。六十多年过去了,完成使命静静伫立在博物馆的它,让人心生敬畏。
还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太原满大街的“黄面的”给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了一份永恒的记忆;1956年,由中国一汽生产的解放CA10,是我国第一辆国产卡车。从1956年第一辆下线,一直到1986年,30年间,一共生产了128.1502万辆,为我国的道路运输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辆车不仅结束了我国不能自己造车的历史,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雷锋同志曾经驾驶过该型车辆。
……
一辆辆锈迹斑斑的老车记录的是一个时代,辗过的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辉煌时光。(本报记者翁剑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