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移动支付、即时通讯、求医问药、网络购物……可谓是一机在手,万事无忧。
从新闻传播角度讲,现今迎来了传播方式多样、载体平台众多、信息数量爆棚的时代,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对于新闻的需求,如何更好、更快、更精准地对新闻进行有效传播,加强媒体融合发展,是今后传统媒体必须要走的路。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整整推迟了一年的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开幕。按照以往奥运年的惯例,《太原晚报》从7月23日开始,推出了东京奥运会特刊。与过去特刊不同,本次《太原晚报》东京奥运会特刊不再以单一纸媒形式出现,还采用了视频剪辑、网络直播等多种新闻传播形式进行报道。
一、保留传统优势项目
特刊制作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前期策划尤为重要。《太原晚报》东京奥运会特刊每日共为4个版面,取名为“东东锵”特刊,既突出了本届奥运会在日本东京举行这一元素,又与中国传统鼓乐“咚咚锵”这样的东方旋律相结合,从深层含义上讲,“东东锵”为鼓乐旋律,有铿锵有力、蓬勃向上、积极奋进之感,与奥运精神不谋而合。
与以往特刊相同的是,我们对版面内容进行了区分化处理,并分别对刊头名称进行了策划命名。一版为“开画”,内容以当日中国队夺金瞬间,具有冲击力的照片为主,再配以当日表现突出的明星运动员及评论稿件;二三版为“斗茶”,内容以当日赛事报道为主,在配以次日赛事及中国队夺金点预告稿件;四版为“物语”,内容以花絮稿件为主。
除此之外,我们对应每个版稿件内容,增加了不同的栏题。一版有“每日一星(明星运动员稿件)”“评论区”;二三版有“赛场写真(当日赛事重头稿件)”“人气瞬间(图片)”“东京攻略(赛事前瞻)”“观赛料理(次日赛事时间)”;四版有“奥运样子(赛场内外见闻)”“清酒一杯(短小花絮)”“场外便当(非赛事稿件)”“朋友圈”。在刊头和栏题的命名上,开画、斗茶、物语、写真、攻略、清酒、便当……这些词语都有着浓浓的日本风情。日文汉字,体现出汉字传入日本历史的源远流长,中日文化的互通互融。在每天特刊一版图片及大标题的制作上,编辑更是良苦用心。
奥运会开幕当天,选取了大阪直美点燃主火炬的照片,标题为“曙光”,圣火点亮,穿透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为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全世界感受奥运会是照亮黑暗隧道尽头的那道曙光。7月28日的东京海之森水上竞技场,见证了中国赛艇的两个历史性时刻——女子四人双桨夺金,揽入中国赛艇历史上第二枚奥运金牌;男子双人双桨摘铜,拿下中国乃至亚洲赛艇奥运史上首枚男子奖牌。两张历史性照片分列版面上下,标题为“艇争气”,突出了赛艇项目见证历史的一刻。
报纸的传播方式确实已经落伍,但是在文字内容上,要较之新媒体更加精细、严谨、负责。通过精心策划、细分内容、精编稿件,同样能为读者奉献一场视觉盛宴和心灵大餐。
二、加强媒体融合发展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5G时代,完美地支持了视频在移动端的呈现效果,大众对于阅读的习惯早已从文字图片转向了短视频。报纸呈现新闻的方式只有文字及图片,对于读者大众的阅读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第一时间推出赛事视频结合次日报纸深度阅读才是最为理想的阅读方式。
因此,我们除了传统平面纸媒报道奥运赛事之外,特刊这次和新媒体相结合,推出了视频剪辑、网络直播等多种新闻传播形式,通过抖音、网站、微博、今日头条对奥运赛事进行报道,赛事结束后,视频编辑立即搜索剪辑视频,报纸编辑把关标题内容,制作完成后,视频第一时间通过《太原晚报》官方抖音发布内容,让更多新媒体用户立即掌握奥运会咨询。
除了第一时间推出的赛事短视频外,每日特刊还将特别制作一个当日赛事及事件总汇视频,时长1分钟左右,制作完毕后,除第一时间发布外,还将视频链接二维码发布在特刊一版醒目位置,方便第二天读者扫码观看。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仅仅有媒体的融合还是不够的,简单地得融合只能呈现堆砌的内容,也是无法满足读者大众的阅读审美及习惯,与时俱进创新内容,才能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如今在即时通讯领域,微信无疑是移动互联网世界中唯一的霸主,在所有手机APP中,微信的使用率多年来居高不下。聊天、谈工作、发文件、传照片、刷朋友圈……微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生活。朋友圈,微信最为重要的社交工具,每天刷刷朋友圈,看看朋友们去哪儿吃饭了、到哪儿旅行了、生活中有啥感慨、谁点赞了、谁评论了,成了大多数人们的生活习惯。本次特刊,我们将朋友圈呈现在报纸上,建立微信群,每日由指定编辑发起话题,群内的人员展开“聊天”,最后由编辑进行整理制作,最后刊登在报纸上。通过这一创新,特刊朋友圈成了众多读者每日必看内容,还有商家联系,专门在朋友圈内容下刊登广告。
如此,特刊在内容上,将文字、图片、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传播方式上,报纸和网络互帮互补,形成了新闻时效性、可读性、深度性、准确性的环环相扣,最大程度上弥补、丰富了报纸单一传播的短板,很好地将各种媒体相融合。(作者:太原晚报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