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炒股说简单也简单,比如在牛市赚一笔,熊市就躺平歇着;可是说难也难,牛市很难及时收手,熊市又很难忍住不进。当趋势走完了,大家才反应过来之前是牛是熊,可再往后看问题又来了,行情结束了没有?是应该冲进去还是先躲开一会儿?依旧茫然无解。
国庆长假期间,外围市场暴跌暴涨,来回波动,牵动着A股投资者敏感的神经。在走访中,省城一些证券公司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从技术面来看,沪指目前正处于左侧第二支撑位置3500点上方,50ETF处于60分钟K线之上,所以向上是正常思维。
系统性风险不大
结构性机会犹存
联储证券山西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药利民告诉记者,A股市场连续46个交易日成交量保持万亿以上,但市场震荡剧烈,缺乏整体性机会,行业轮动较快,部分热点概念经过资金的连续拉升,股价较高,整体估值出现泡沫,要注意回避;同时,一些估值合理或低估的板块,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进入10月份,市场结构性行情会继续延续。沪指节前试探短线支撑位3540点后止跌反弹,但力度较弱,箱体震荡格局的突破需要量能配合。
药利民认为,近期市场跷跷板效应明显,市场的轮动与经济、政策因素相关。行业轮动速度显著加快,新能源产业链经过连续上涨后进入高位震荡,大金融板块触底反弹,消费股经过前几个月的大幅调整后,已开始受到资金的关注。由于房地产政策调控、限电限产等措施可能会对经济带来一定压力,未来政策面应该会有所托底。后期要重点关注政策大力支持、价值低估且成长性较强的品种。
外围因素干扰A股
节后市场谨慎乐观
国庆节前一周,A股市场各大指数表现略微出现分化,涨跌不一。海通证券山西分公司投资顾问周靖斌分析,节前市场分化主要是国庆假期时间较长、市场资金避险情绪所致。首先,节前外围市场大幅下挫,A股市场资金对长假前的风险事件较为敏感,一部分流出参与债券和货币市场操作,另一部分参与了避险属性较强的蓝筹权重标的。以蓝筹权重为代表的上证50指数在节前高开高走,单周上涨1.65%,涨幅居各大指数之首。
周靖斌认为,长假期间,外围方面美债收益率继续攀升,美股、港股均大幅下杀,会对节后A股开盘形成较强压制。另外,国内市场因为限电及能源品价格上涨,叠加10月8日为北交所成立后新三板精选层首次新股申购,且5只新股均为现金申购,预计对市场也会有一定吸金效应。几大因素叠加,预计节后市场将会维持继续分化的特点,热点追逐操作难度相对较大,需注意相关风险。
本报记者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