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以来,我省多地遭遇时间久、范围广、强度大的降雨天气,汾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超历史同期最高值,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汛情险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迅速应对,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响应,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和救援队伍闻汛而动、奋战一线、众志成城,社会各界驰援相助,有效应对了这次罕见的严重洪灾。
目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
10月1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应急管理厅、省民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气象局、省红十字会等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防汛救灾有关情况。
省应急管理厅:
11市175.71万人受灾,调集力量全力抢险救援
受本轮持续强降雨影响,我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倒塌房屋1.95万间,严重损坏1.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
汛情发生后,我省及时启动省级防汛Ⅳ级应急响应,积极采取防汛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调集力量、全力抢险救援,积极调拨救灾款物,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目前,全省已紧急调拨帐篷4520顶、折叠床6600张、棉衣裤24600件、棉被12120床、棉褥子9800床,以及一大批应急保障食品。省财政厅会同省应急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紧急下达了省级雨涝灾害救灾资金5000万元。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我省的首批救灾资金5000万元,省红十字会接受的社会救灾捐款由省应急厅统筹安排的8020万元,山西省慈善总会发放1.48亿元,全力支持受灾地区做好救灾工作。
省水利厅:
应对汾河下游近40年来最大洪水,各类型水库淤坝无一垮坝
初步评估,截至10月11日,汛情共造成山西省水利工程设施、在建工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直接经济损失16.04亿元。
我省37条河流暴发50立方米/秒以上的洪水。42座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乌马河、象峪河、汾河、磁窑河等堤防决口。截至10月11日,山西省10市、87县、653个乡镇的水利设施出现不同程度损毁。
目前,汾河新绛段、磁窑河汾阳段已顺利合龙;乌马河、象峪河已完成工程抢险;磁窑河孝义段的农田和村庄正在排洪,后续将修复堤防决口。
面对汛情灾情,山西省水利厅有效应对了汾河下游近40年来最大洪水,各类型水库淤坝无一垮坝,超标准洪水未发生群死群伤,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步,我省将研判秋汛发展形势,完善各项防御措施,加强部门协作,统筹运用救灾资金,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
全省公路灾损6021公里,当前道路运输网络基本恢复通畅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全省公路灾损6021.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受损6.26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受损993.1公里,农村公路受损5022公里。
国庆期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迅速展开应急响应,统筹调度人员和机械集中开展应急抢险、抢通保通等工作。先后出动抢险人员68917人,投入各类机械13453台件。截至10月11日,高速公路已抢通阻断路段30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已抢通阻断路段19处,农村公路已抢通阻断路段2800处。当前山西省道路运输网络基本恢复通畅。
省自然资源厅:
地质灾害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没有发生重大群死群伤灾害
截至10月11日,此次汛情共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的,以崩塌、滑坡为主要类型的地质灾害33起,造成经济损失5124.9万元,总体呈现“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三个特点。
地质灾害主要涉及晋城、运城、长治、阳泉、吕梁、临汾等6个市,陵川、蒲县、平顺、芮城、石楼、平定等15个县(市、区),灾害分布广,影响范围大。
强降雨期间,省自然资源厅成功预报18起地质灾害,避免了3837万元经济损失,没有发生重大群死群伤灾害。
省农业农村厅:
对“三秋”生产带来不利影响,3000余名干部和农业专家为农民纾危解困
此番强降水过程,造成我省76个县在田作物受灾、畜禽圈舍倒塌、农田及设施毁损,秋收秋种秋耕推迟,对“三秋”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省农业农村系统3000余名干部、专家第一时间奔赴田间地头,宣传推广防灾救灾措施、秋收秋种关键技术,督促协调农业保险机构定损理赔等,帮助受灾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当前,农业救灾和恢复生产正处于关键阶段,省农业农村厅将组织好以“双减双抢”为中心的“三秋”会战,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确保秋种应种尽种、面积稳定。
省民政厅:
实施临时救助43042人,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施临时救助受灾困难群众43042人,其中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22509人,发放救助资金2500.1万元;全省各级慈善会共接收社会捐款2.14亿元和价值0.76亿元的物资,1.48亿元善款和价值0.62亿元的御寒衣被等急需物资正陆续下拨灾区。
灾情发生后,我省简化审核程序,做好政策衔接,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积极开展应急救援、过渡安置、受灾群众心理抚慰和恢复重建工作。
省卫健委:
派出11个专家组赴各市督导,全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灾情发生后,召开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视频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灾后卫生防疫决策部署,组织卫生应急、消杀防疫、医疗救治队伍,迅速落实卫生应急响应措施。
为加强专业指导,组织省疾控中心应急、传染病、病媒生物、饮用水、食品安全、消毒等专业人员50余名,组成11个专家组,奔赴各市督促指导受灾地区灾后防疫及风险评估工作,全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省气象局:
积极会商研判,及时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
针对10月2日-7日的强降雨天气过程,9月29日,组织有关厅局召开了山西省国庆天气会商会,对国庆期间的天气及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9月30日,召开了国庆假日天气形势新闻发布会,通报了10月2日-7日强降雨天气过程。
根据天气情况,10月3日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了暴雨Ⅳ级应急响应,27个成员单位、各相关市政府进入应急响应状态,省气象局同时启动了部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合水利、自然资源、公安、住建等部门,第一时间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道路交通安全、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风险预警563条。10月2日-7日山西省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1654条,向决策服务人员和气象信息员发送短信181万余人次。
省红十字会:
已接收爱心捐赠款物近1.36亿元,第一时间拨付用于支持各市抗洪救灾
截至10月11日24时,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共接收爱心捐赠款物累计近1.36亿元。其中,资金1.12亿元,物资0.23亿元;省本级近1.22亿元,其中资金1.01亿元,物资0.2亿元。
灾情发生后,省红十字会第一时间拨付120万元用于支持太原、吕梁、阳泉等市红十字会的抗洪救灾工作。10月9日,该会再次拨付345.04万元物资(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拨付的199.1万元救灾物资),用于支持太原、吕梁等6市红十字会的抗洪救灾工作。
本报记者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