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区域新闻·大同

灵丘:不断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灵丘县坚持围绕一条主线(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抓实两个体系建设(保障和服务体系),突出三个重点(残疾预防和重点干预、精准康复、脱贫攻坚),全力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朗朗晴空。近日,在第六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该县残工委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是大同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打出组合拳 织密保障网

  强化资金保障。灵丘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加大对残疾人事业投入,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2700多万元,新建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申报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项目,加强残疾人技能培训,推进残疾预防和精准康复,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康复服务领导组,在乡镇设残联理事长12名、配备专职委员15名,在全县186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通过选聘的方式确定了268名专职委员,落实了每人每月60元的工资待遇,建立起以县残联为主体、乡镇残联为基础、村(社区)残协为支撑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体系。
  强化能力保障。该县不断加强乡镇残联理事长培训,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外出学习。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前往中聋、中康及省内外康复机构学习200余人次,进行师资培训和县、乡康复协调员培训1000余人次,22名工作人员获得专业技术证书。不断加强专职委员培训,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残疾人政策法规、精准康复、残疾预防等方面业务培训,提升了基层专职委员的业务能力。

下足绣花功 浇开幸福花

  精准预防降低风险。灵丘县残联不断加强残疾预防筛查服务,对乡村专职委员、村医、学校康复协调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联合教育卫生等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校园、入乡村、进工厂、入社区开展听力、视力筛查服务,免费对1223人开展了听力筛查服务。邀请天津医科大学专家对68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展了视力、听力筛查服务,累计采集视力样本21950份,免费为贫困家庭子女适配助听器40台,配发眼镜400副。
  精准康复提升能力。先后为570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对居家托养对象,建立服务队伍,采取“互联网+”、上门服务等形式,为残疾人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依托2020年建成的托养中心,组建专家团队,逐人定策,开展PT及OT治疗、水疗等针对性康复治疗。
  精准服务赢得满意。2016年以来,累计对1783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进行上门办证服务,为300人进行轮椅评估适配服务,为521人开展助听器适配服务,为1200多名听力残疾人开展了助听器保养调试服务;为132人开展假肢装配服务;为40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进行复明手术,为21名唇腭裂患者实施了免费修复手术。

激发新动力 铺就脱贫路

  投身产业蹚新路。积极引导和帮助有劳动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残疾人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
  落水河乡残疾人周金龙,凭着做豆腐吸引了客户,打开了市场,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豆腐大王”,并带动全村规模化发展豆腐产业,该村生产的豆腐占领了全县80%的豆腐市场。
  勤劳奋斗谋生路。实施了县级“一店三基地”项目,筹资15万元,扶持5个产业项目,带动50名贫困残疾人实现了增收。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120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修理等项目,每个项目帮扶3000元,带动120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增收。脱贫攻坚期间,3428名贫困残疾人通过产业带动年收入1000元—3000元。
  阻断贫困有出路。为15名贫困残疾儿童每年补贴学费2000元,为1名贫困研究生申请救助6000元,为3名贫困残疾大学生申请救助每人5000元,为9名贫困残疾大学生申请救助每人3000元,为2名贫困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申报彩票公益助学金每人3000元,县残联资助3名贫困残疾家庭子女大学生每人2000元。目前,多名大学生毕业就业,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马明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0-31期

  • 第2021-10-30期

  • 第2021-10-29期

  • 第2021-10-28期

  • 第2021-10-27期

  • 第2021-10-26期

  • 第2021-10-25期

  • 第2021-10-24期

  • 第2021-10-23期

  • 第2021-10-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