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浊漳河谷,长治市潞城区辛安泉镇的南流村因河而兴,因泉闻名。但今年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和上游泄洪的影响,南流村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窑洞连片坍塌、农作物被浸泡冲倒、水产养殖等企业损失严重……南流村,成为潞城受灾最严重的村之一。
“南流村作为上党小江南,过去是绿树葱葱,清泉处处,经历这一场大水现在可以说是沙丘连片,垃圾遍地……”村民任小令看着如今的家哽咽着说道。正在村里进行巡查工作的他雨鞋上沾满泥土,裤子上也全是泥点。面对灾情,南流村党支部迅速行动,带领全村百姓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损失,齐心协力平稳度过了此次洪涝灾害。为了尽快有序恢复生产生活,村党支部号召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巡查,给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搬家,为道路排除路障、清理淤泥和杂物,打通了进出村子的安全通道。
在南流村的生产自救行动中,区、镇、村三级坚持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组织专人风雨无阻每天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通过分类搬离政策,实现安全的同时,跟踪确定人人有住所、老人有照顾,先解决人员冷暖再进行资产抢救。
南流村的窑洞都建得很有特色,不少都是依山而建的“窑上窑”,一个挨着一个、一个摞着一个,这也是加重本次灾害影响的根本原因。不少老窑洞,一处坍塌引发一片危险。为了百姓的生命安全,南流村组织人员先后帮助30多户村民搬家,并制定因户而异的安排政策,有别处住房的进行搬离,其他地方没有住房的暂住到亲朋好友家,针对实在没有住房的5户,村党支部连夜腾空了村里的活动室、仓库等用以临时安置。
南流村党支部书记申建兵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记者走进住在临时安置点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申水先家中。不知是见到了满身泥土的支部书记,还是又想到了自己的处境,老奶奶情绪激动地哭了起来,大家一起安抚她的情绪,她握着我们的手说:“我住了几十年的老宅说没就没了,村里给我暂时安排了这个新住所,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在水果种植园内,多个大棚膜被水冲破,火龙果等秧苗被淤泥掩埋,已经结果的也因淤泥无法及时清理耽误采摘,正在争分夺秒进行清淤工作的高山流水景区工作人员李强向记者说道:“这次我们景区两个漂流码头全部被冲毁,种植大棚也不同程度遭到损坏,种植的火龙果、西梅、蓝莓颗粒无收。我们景区全员出动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清淤、洗苗,确保把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恢复生产。”
灾难面前党支部成主心骨。“大家加把劲,今天一定要把这条小路清淤完毕。”申建兵带着村上八九个人正在清理着一条挖掘机进不来的小路,大家用铁锹铲着淤泥,一上午时间就开通了这条小路。两位巡查队员在全村排查安全隐患,在山下、河沟边拉起了警戒线,看似轻松的他们却有着不少的危险,任小令边排查边说:“我一定要确保每一个村民和过路人的安全,之前,在排查中我们身边的一个窑洞坍塌,眼前的路一下子成了一个洞,就差一步之遥啊,想想确实有点害怕。”而自觉参与巡查工作的任小令自己也经营着渔场,在这次灾害中也损失惨重。“我的损失已经找不回了,我唯一希望的就是我们村不要再出现其他人员受伤。”
通过几天来的生产自救,南流村的一切正在向着更好方向发展。
轰隆隆……忙碌了一上午的两台推土机停在了村委大院,申建兵也从清淤现场走了回来,面对记者说出了自己难言之隐:“南流是我的家,是我们全村百姓的家,辛安泉更是长治地区的水源地,是长治的眼睛。目睹这场灾情,我心里比那淤泥还要堵。更紧迫的是,村里共有87户老百姓受灾,其中倒塌窑洞60孔,房屋30间,还有50多间出现了裂缝需要进一步观察,特别是有35间窑洞成片坍塌,严重威胁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辛安泉镇和南流村竭尽所能为受灾群众就近腾出了临时安置点,并为村民设置秋粮晾晒场所。南流村党支部初步决定修建一栋安置楼来安置受灾群众,并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南流村的企业进行灾后重建。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郜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