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大家的眼中,也许就是水果的一种;对运城人来说,沁人心脾的苹果香味,是对家乡味道最甜美的记忆;而在运城市的省人大代表的眼中,它则成了可以带领村民致富的“金果子”。
近日,“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团来到运城市临猗县、万荣县,采访当地省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带领村民走上苹果致富路的人大代表的故事。
王玉换:研发艺术苹果 打品牌扩销路
在运城市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当地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苹果卖不了,就找王万保。
老百姓口中的王万保,就是临猗县王万保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9月7日,记者跟随“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团来到这里,采访了省人大代表、临猗县王万保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监事长王玉换。
市面上,刻着“福、禄、寿、喜”字样的苹果较为常见,但你见过将旅游景点刻上苹果的吗?
为了给苹果赋值,王玉换萌生出让苹果宣传山西运城景点的想法,于是联系了相关企业,将运城的普救寺、李家大院、黄河大铁牛等名胜古迹刻在当地苹果上。
“目前,把景点照片刻在苹果上卖的,全国只有我们一家。一箱12个艺术果,我们的零售价是188元,在国外能卖到380元。”王玉换告诉记者,艺术苹果卖得贵,相对应给果农的价格也高,无形中为果农增加了收入。
苹果“穿”上了艺术的外衣,身价倍增。为了扩大销路,2018年,王玉换特别注重品牌的打造。他告诉记者:“有了好的品牌,就意味着质量有了保障,足不出户就有客户主动找上门,打造好品牌,销路也不用愁了。”
2018年,“王万保”牌苹果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水果类最驰名的五个商标之一。
有了质量做保证,加上知名品牌做支撑,“王万保”牌苹果的销售市场实现了大范围拓展,已销往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并出口到迪拜、马来西亚、俄罗斯等13个国家和地区。
吴中定:借力高新科技为果农插上腾飞的翅膀
“传统施肥浇水容易形成供水不匀、高处果面纹裂、生长不平衡等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了。”省人大代表、临猗县忠定苹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吴中定告诉记者。
针对这一问题,他根据当地气候、海拔等实际情况,联合科研机构,投入资金,成功研发和推广智能化施肥灌水系统,借助电脑软件将大水漫灌改造为细水微灌,实现了“水肥顺着管道流”的智能模式,发生冻害远在千里通过手机就能开机操作。
他的这一智能化系统,仅在当地北景乡就推广了2000余亩。
“现在的农民好当了,坐到家里通过手机APP就知道示范园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怎么干?”吴中定向记者展示他安装的智能化田间管理系统。他的果园和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苹果开花、结果、膨大、增色到入库、检测的全过程,都实行了智能化质量管控,都有可以溯源的二维码,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经得住消费者的检验。
如今,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新和引领带动,吴中定的果园和专业合作社,集环保、生态、节能为一体的智能果业交互系统正在高效运行。他不断探索高新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用智能化、机械化、标准化的苹果种植管理技术为果农插上腾飞的翅膀。
范世锁:建立示范园引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
6年前的夏天,记者就曾到万荣县王显乡范家庄,对万荣苹果代表中国苹果首次出口美国背后的故事进行过采访。
6年后的秋天,记者再次来到万荣县王显乡范家庄,采访省人大代表、万荣县王显乡范家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范世锁。采访中,他故事里的主角依旧还是苹果。
“范家庄是果业大村,苹果是全村人的当家产业。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围绕果业提档升级、模式转变、融合发展,为农民办了几件实事。”范世锁坦言。
“结合村民种植果树老龄化、品种老化等问题,我们动员农户砍伐老果树140亩,栽植美玛富士、新2001等苹果新品种10000余株,采取‘以株代亩’新模式,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范世锁表示,为此建立了集苹果抗重茬栽植、新品种推广、管理模式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
范世锁说:“我们还引进中国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中化现代农业,计划在智慧果园内建设中化现代农业MAP技术服务中心,与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合作共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这就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范世锁望着百亩示范园,由衷地发出感慨。
本报记者王佳